“大学教育的失败在于:不是育人、而是升官”
注:本文作者为北大哲学系教授章启群(1956年-),本文节选自《九批判书》,特此分享。
中国目前世界一流人才断缺和社会道德丧失底线,其根源在于教育。
中国教育失败的深层原因在于它违背教育的基本规律。
由于未来三十年内中国经济总量可能提升为世界第一,必需大量人才支持中国的世界地位。因此,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已经刻不容缓。留学(课程)大潮的出现与国内教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密切相关。而教育改革的出路只有一条:开放民间资本,新建真正的私立大学。
考察今天美国的情况,可能会让我们更为警策,更加清醒。除经济总量之外,美国在军事、科技、管理、教育、文化等众多层面均领先于世界各国。支撑这个世界第一领跑能力的当然是实力。而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的背后,不言而喻是人才。
从每年获得诺贝尔奖各种奖项的人数,以及世界科技新闻,就可以看出美国巨大、雄厚的人才实力。同样,在文化、体育、艺术、学术等方面,美国也具有巨大的人才储备。
人才由教育培养出来。人才的培养大约是三十年一代人。今日在校学生到2049年时则为中国社会中坚。从这个角度省察中国今日的教育能否为此承担历史重任,是刻不容缓的战略思考。
毋庸讳言,新中国65年的教育成就巨大,尤其是普及教育的成果,令世界刮目。然而,新中国教育原先存在的根本观念和体制问题,现在已经出现灾难性后果,而且积重难返。对于今天中国教育面临巨大危机,很多人估计远远不足。因为教育不同于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处理不当会马上产生后果,立竿见影。教育造成的后果大约三十年以后才能出来。教育涉及每个个体的一生,涉及群体的是一代人。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古训是人们总结的真理。我们现在出现的社会问题,根源至少在三十年前。而我们当前更严重的教育问题,大概到三十年后会爆发为社会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对于教育立即作出根本的战略性调整,则未来之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无异于羊入狼群,后果令人不堪设想。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菲尔茨奖是公认的当今世界科学水准的一个重要尺度。中国大陆鲜有人获得这两个奖项,说明中国大陆现有的自然科学家属于世界一流的几乎没有。每年世界发布的十大科技新闻,至今也与中国无缘。这个现象常被人们提起,也成为国人的一个心结。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消息。反思一个特殊的现象会让我们不寒而栗:迄今为止所有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菲尔茨奖的中国人(“必记本”注:包括华裔外国人):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丘成桐、陶哲轩等人,都没有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大陆上过学。反过来说,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受教育的中国人数以亿计,至今却没有出现一个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获得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