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平邦:中国已掌握“修昔底德陷阱”破解之法,就差逼美国认输了
3月26日,王毅外长接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
啥叫“修昔底德陷阱”?首先你得搞明白修昔底德是谁?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和雅典将军,生活在约公元前460-400(396)年,据说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就是他写的,书中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前期至公元前411年,两个城邦国家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修昔底德因此书被称为“历史科学”之父,他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一个结论,即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就使这场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其实,在2012年之前,所谓的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就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的由修昔底德得出的结论,它只是斯巴达和雅典之间这场战争的结论,而并没有被上升到历史和政治的通识,但是在2012年,还在奥巴马刚刚开始第二个美国总统任期的时候,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把修昔底德的结论转化成了一条国际关系定义,即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所以,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就这样,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就给弄出来了。
格雷厄姆·艾利森引用了哈佛大学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近代历史上,新兴强国与既有强国爆发的16次冲突中,其中12次都导致了战争,而最显著的就是德国,德国统一后,取代英国成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在1914年和1939年,由于德国的侵略和英国的反应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实话说,无论艾利森怎么绕,又是历史又是神话地求证,其实现在看,都掩盖不了这是美国人在2012年就是要刻意生造出来一个以“陷阱”名义的负向逻辑来催眠中国的用心,作为对正在崛起,未来肯定会危及美国国际地位的中国的意识形态恐吓,12年后我们再看这件事,一眼就就看清了,这个概念就是美国战略学家专为中国量身制作的,当然是打着国际关系规律的漂亮幌子——不过,在2012年,偏偏中国人就中了圈套了。
至于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中国人那么容易中圈套,我觉得可以另开一期节目来聊聊,那时候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在精神气质层面可以说完全不同,那时候是啥时候呢?12个字:公知横流,洋奴夸街,以跪为荣。
其实,在2015年,中国领导人在访问美国发表讲话就说过,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是,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啥意思?9年之后再解读这话,就是你们美国人别拿什么“修昔底德陷阱”吓唬人,中国不吃你们这一套,如果真的发生了误判,还指不定会是谁的陷阱呢,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2015年我觉得能真正听得懂这话的中国人也不多,尤其是在媒体界和学术界,整个都让人美国人给催眠几十年,哪那么容易醒过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