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一、
在全球化的经济体系里面,任何一个国家,在它本国生产的东西如果不能在本国市场内消化,那就只能通过对外输出来试图解决产能过剩危机。
然而一旦对外输出,就必然围绕着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产生种种摩擦。长期以来,美国政客和媒体最常提起的一个观点就是:
“中国制造抢走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这个观点的主要论据如下: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那段时间,制造业就业人口占整个美国劳动人口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但是自从中国2000年后加入WTO,中国制造就开始冲击美国市场,导致美国制造业工厂纷纷迁移海外,制造业就业占比开始下滑。而其中越是受中国商品冲击的产业和地区,制造业的就业比例就下滑越多。
如果把时间退到2015年之前,中国的出口商品中主要还是低端制造商品的话,那么美国可能还没那么担忧。但是到了2015年后,中国开始调整出口战略,所谓的调整出口战略,其实很简单,就是以后要多出口那些具有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东西,不能总是只卖些“锅碗瓢盆”给人家。当然,这时候也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积累和条件,所以2015年以后,中国出口商品里面的电动车、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产品等出口数额显著提升。这自然就要引起美国政府很大的担忧,你这是要来抢占技术高地的节奏呀。
叠加这几年各国本身的经济衰退,就业率下滑,工人闹得厉害,因此大家想要保就业率,保制造业的愿望也同时显著提升。这时,产能过剩危机的本质就在不同国家之间表现出贸易冲突的现象。
因此,作为美帝一方,当然就要大肆宣言是中国的产能过剩,抢走了美国制造业工人的饭碗,论据上面说得很清楚了。
这个逻辑从表面上看是成立的,你把过剩的商品输出到人家那里,你的产品物美价廉,当然就要挤占人家的制造业空间,人家制造业空间被挤压,当然就只能裁减工人,所以结论:中国制造抢了美国工人的饭碗。
但是呢,对一向鼓吹贸易自由,市场自由的美国来说,说是因为人家的产品物美价廉导致自己竞争不过,又好像是在打自己的脸。于是乎,这个结论加以调整,改成了:是因为中国政府的补贴和扶植太狠了,才使得你们能够以物美价廉的东西来抢占市场,这是严重的不平等竞争,是破坏贸易公平。
对于补贴和扶植这种操作算不算不平等,又或者说到底什么是平等的自由贸易,这是很难说清楚的。但是毫无疑问,整个世界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论是加入凯恩斯的宏观调控,还是完全的自由贸易主义,都改变不了这种生产对工人阶级本身的不平等。在不平等的生产秩序里面去讨论什么是平等的贸易,本来就是很扯淡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