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涉私权”批判胖东来,是政治想象力的匮乏
荐读此文,供大家参考思考。“我们既要具体地考察这一举措对性别政治的影响,也要看到其背后潜藏的一种趋势。
作者/Iosif Silinov
排版/真知子
校对/高正阳
原编者按:性别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冲突剧烈的问题也是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社会风尚也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祖宗之法并非不可变,川派火锅以辣为主的范式也是近代才建构出来的,走入寻常百姓家更是近二十年的事情,新中国哪来的这么多所谓的“传统”,短褐穿结之人为何要尊孔复古,而礼礼呢?即使上溯到西周时的“六礼”,也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并非匹夫布衣之事,如果您真是王子公孙,我也只能理解您想克己复礼的心情。
胖东来最近很火,当然,它的热度一直很高。在最近于东来亲自操刀搞的新规之前,胖东来就因其独特的公众形象很有热度。首先,作为河南地方性的,在消费市场有一定垄断地位的大型超市,胖东来的高质量、高服务、高价格路线占据了一个十分有利的生态位,其内部的员工福利看起来也不错。因此,胖东来在我国私人资本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很多人也因而将胖东来视为一种新事物、新道路的象征,在于老板的新规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人对其抱有期望了。
具体到最近于老板推广的新规,要求员工以不啃老的方式买房、结婚娶嫁不要大搞等一系列政策,在现有的舆论场内无疑已经走向了风口浪尖,成为了新一轮舆论战和认知战的中心。现在的“具体战况”,我们无需赘言,无非是一些人在夸,一些人在骂。无论是夸还是骂,都围绕着宗派主义的性别利益展开,譬如说为彩礼所困的男性网民普遍对这一事物抱有同情和期待,而从彩礼制度中得利的一方,或者自认为不为彩礼所困的一部分人,则站在了它的对立面,齐声批判、口诛笔伐。大家众说纷纭,甚至在骂战中多少上升到了政治哲学的高度——或者说,这一新规是所谓社会公权力侵犯私权,是资本家夺取基层治理的阵地;或者说,彩礼制度本身就是不平等基础上的转移支付,应当废除。
可问题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吗?在我看来,并非如此,我们既要具体地考察这一举措对性别政治的影响,也要看到其背后潜藏的一种趋势。对于性别问题,既然现在已是沸沸扬扬,胖东来的这一新规无非是做做试验,做做尝试,不管能否走通,都是把现在的局面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正因此,仅仅从性别政治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显然是十分粗浅的。为何这么说呢?就像很多人批判所谓“无孩爱猫女”时,指出其过分专注性别议题和个人利益,而对宏观问题漠不关心、一无所知乃至在实质上沦为毫无建设意义的蛀虫一样,如果我们马克思主义者也仅仅从性别问题的视角出发,而非将其置于资本主义结构性危机的整体性视角之下,我们也会成为“无孩爱猫女”的镜像。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