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媒体人、新闻消失之迷
最近媒体圈流传一段录音,生动地揭示了地方官员对记者、对媒体人的态度。
这段40分钟的录音里说到:“发帖子那个人叫陈洪涛,方城人,长期在北京。”“最后一弄,这货是(南阳)市里、刑警支队盯着的人!”
“盯着他啊,要当场处置、要打他”!“去年前年邓县不是整了一起记者,他这个人是自己弄各种自媒体。”
“这个人,也就是公安上知道、市里刑警支队盯着的人。”
如果不是录音里提到公安、刑警,还有市领导,真不敢相信这些江湖黑话出自地方干部之口。
这段录音的背景大致是:媒体人陈洪涛实名转发了一封南阳群众的举报材料,揭露了南阳市淅川县盛湾镇政府骗取国家立项、乱搞形象工程、造成上千万的政府债务,最后妄图“以骗化债” 的荒唐事件!
陈洪涛曝光这起事件后,地方出现舆情,领导干部们商议如何处理舆情,据这个说话的官员称,事情交给了当地公安,公安又排给了具体负责此事的经侦人士。于是就有了共同商议如何对付陈洪涛的这段录音。
这是不少地方出现舆情的操作路数,不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是要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起事件中提出问题的有两个:拖欠工程款的当事人、曝光此事的媒体人。
陈洪涛是知名自媒体人,这些年揭露了大量地方的腐败问题。如2019年公安部扫黑除恶第一大案、被判处死缓的山西柳林黑金富豪陈鸿志案,就是源于陈洪涛和宋阳标等人在官媒噤声中顶着压力为群众发声,也引起了中央政法委的关注。2021年,陈洪涛因批评时任南阳市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的领导,还被当地公安局以“寻衅滋事”非法关押24小时。
陈洪涛是至今仍坚守在新闻一线、活跃在舆论场上的媒体人,也是媒体圈内少数的硬汉,如今,这样的硬汉也不多了。尤其是近年来,大量记者转行或退役,舆论监督类报道大幅萎缩,可以说基本凋零。
有一些记者离开了传统媒体,手握自媒体,继续发光发热,这些老记者老媒体人们出于义愤或职业习惯,揭露了大量地方腐败等问题。但是,这些媒体人在为他人发声维权时,也将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他们很快会被地方列入重点盯防对象。
上述段录音中的“盯着、处置”等,真实再现了媒体人所面临的舆论生态,地方对于曝光问题的记者或媒体人,往往施以公权力对记者本人进行打压。
有老媒体人评论说:“虽然我已平安退休,但当年那种因为帮老百姓维权、申冤、批评腐败分子、邪恶现象被有关部门盯梢的感觉至今犹在作痛。对于同行陈洪涛的遭遇感同深受。”
作为一名退役老记者,我对陈洪涛的经历也不陌生。有些地方动用公权力对媒体人盯梢、监控等,不是什么秘密。
早年,有些记者在揭露问题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上了盯梢的名单。在采访报道时,稍有不慎,被套路、被跨省、被XXX,加上“寻衅滋事”的帽子,被拘留入狱的风险极大。从行政到司法,地方上各种手段,无异于是一场对媒体人的围猎。
这几年,媒体日渐凋敝,重大事件没有记者采访报道,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也有鲜为人知的原因。就如录音门所揭示的,少数还活跃在新闻一线老记者老媒体人,动辄被盯梢、被围猎,这也诠释了新闻的消失之迷。
陈洪涛回应录音事件时说,我习惯把一切都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既然有人这么敏感、一触即跳。动不动就想以刑事手段对付舆论监督,那就说明你们心里有鬼嘛!
此事曝光之后,陈洪涛接到当地电话称:那是个别人士吹牛逼的,当地公安不承认有这回事,也绝无调查媒体人的安排。
不过,不管吹牛逼还是真实想法,我们还是希望公权力有点风度,对于善意的监督,还是要闻过则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要不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其实,陈洪涛曝光的事并不复杂,就是地方政府拖欠工程款的问题。近年来,因经济下行、地方债务沉重,基层政府的压力较大,拖欠企业债务不是什么新鲜事,本来是可以对话沟通解决的事,但却上各种手段,首先想到的解决曝光事件的当事人、媒体人,就像迁西事件一样。
善待记者、善待依然活跃在一线的媒体人。须知,记者是信息的传递者、是信息流通的关键一环,如此围猎记者、媒体人,只会让媒体人寒心、加速从业者的逃离。而媒体的凋敝,新闻的消失,也会反噬到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