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经济十问:新政策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2025-01-02 1807 0
作者: 黄益平 来源: 文化纵横

  【导读】2024年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25年经济发展方向,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又将面临哪些挑战,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近期接受中国香港《南华早报》专访,围绕我国当前的部分关键经济问题分享见解。

  黄益平表示,近期的大规模债务置换可以缓解许多地方政府的眼前压力,从而在中央政府实施刺激措施时减轻其“紧缩效应”。但目前地方政府的处境仍显艰难,对此,中央政府在编制明年预算时,可以先做出保障地方政府基本财政需求的安排。然后,需要审视和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资源分配,以扩大地方政府的可持续收入。

  他提出,当前宏观经济层面的战略性转变十分明显,企业家们正期待看到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执行。随着政策实施效果逐渐显现,2025年我国经济很可能出现明显好转。不过,地方政府行为和特朗普加征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或让明年经济增速承压。

  此外,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还需注重适度通胀目标的实现。他对此建议,在当前情况下,或许我国可以设定一个更强的通胀目标,比如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年增长率达到2%-3%。

  对于央行与货币政策,黄益平提出,人民银行购买债券的目的仅限于管理流动性,并非一些人所说的“中国版量化宽松”。目前来看,仅靠货币政策不足以提振经济,财政政策能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另外,他还讨论了金融业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香港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需要继续维护,并对中国金融强国的建设至关重要。黄教授的观点强调了中国经济需要在宏观调控、结构改革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才能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转自“北大国发院”公众号,原为中国香港英文报纸《南华早报》的专访,由白尧翻译和王贤青编辑,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中国经济十问

  一、关于化债

  问: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了近年来最大力度的化债举措: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形债务,并承诺明年将提供更多支持。您如何评价这一措施可能产生的效果?随着特朗普即将再次担任美国总统,中国是否应该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黄益平:这次大规模债务置换可以缓解许多地方政府的眼前压力,从而在中央政府实施刺激措施时减轻其“紧缩效应”。“紧缩效应”源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无法有效落实中央政府的促增长政策,因而削弱了中央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努力。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