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经济实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点是什么?》一文中,在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点之后,我们了解了两个新的概念: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在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社会生产的实体,它是由两种劳动构成的:活劳动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在资产阶级社会里,社会生产的实体就是资产者用积累的劳动来吸收活劳动而不断增殖,因而它是一个资产实体,其运动特征表现为资产价值量的盈亏;而在劳动阶级社会里,则是已经积累的劳动服务于活劳动一一工人的需要,即生产资料作为满足劳动者生活需要的手段而存在,从而使劳动者的生活得到不断的扩大、丰富和提高,因而它是一个劳动实体,其特征表现消费盈余的波动。
现代社会生产实体就是两个劳动相结合形成的经济实体,而这种经济实体由于活劳动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相互关系的不同,分别表现出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的特征。因此,运用这两种经济实体的基本原理为分析框架,我们可以解读现实的一切经济模式。
现在我们进一步认识资产实体和劳动实体的内容和基本原理。
当我们说到资产实体时,它是指以资产者为主体,并且满足资产者对资产增殖要求的经济实体,与这种实体相适应的制度就是以资产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制度,我们称为产权制度。它的运动特征是劳动力价值处于预定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资产价值量的波动,表现为剩余价值量的波动。
当我们说到劳动实体时,它是指以劳动者为主体,并且满足劳动者对劳动价值化要求的经济实体,与这种实体相适应的制度就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适合企业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制度,我们称为劳权制度。它的运动特征是生产资料价值处于预定状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劳动价值量的波动,表现为消费价值量的波动。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经济实体是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还是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呢?这是由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情况决定的。
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情况下,劳动者只能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消费资料。因此,当他在市场上把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出卖给资方或企业后,按照约定,进入企业生产过程时的劳动已经归资方或企业所有,因而企业的生产成果归资方或企业所有,劳动者则按照约定取得工资。因此,一个企业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是劳动力商品化。因为事实上是因为劳动力的商品化,消去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资产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使生产过程成为资产所有权的体现,从而可以使企业作为独立的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