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什么是社会主义?你有清晰的概念吗(二)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从源头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
社会主义是有多种学说的,从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劳动阶级的社会主义;而劳动阶级的社会主义,又有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之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理论学说。因此,要明确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我们就要在源头上读通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弄清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概念。
在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讲明了无产阶级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现有的占有方式、从而改变全部的占有方式,必须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那什么是无产阶级要打破的旧世界?什么是无产阶级要建立的新世界呢?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这里所揭示的旧世界就是剩余价值生产方式:活的劳动即生产劳动,积累起来的劳动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性质上就是以资产增殖(剩余价值的生产)为目的,把活劳动当作资产增殖的手段,这里的劳动者不过是资产者满足其资产增殖的手段;相反,劳动阶级社会的生产方式则相反,那就是积累起来的劳动一一即生产资料当作工人扩大、丰富和提高生活的手段,其生产目的变成了工人阶级满足生活需求的消费价值(消费品),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我们把它称作消费价值生产方式。
由此,我们得到的社会主义基本概念就是【消费价值生产方式】,而社会主义革命,就是实现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到【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那怎样才能这种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呢?
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明确了基本的行动方向:【共产主义革命就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要实现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到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而且同时不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文化意识形态的根本转变。
更具体地说,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实现从资产阶级所有制到劳动阶级所有制的所有制转变,实现从资产所有者到劳动所有者的主体转变;实现从资产所有权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权利转变;实现从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到消费价值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资产阶级法权到劳动阶级法权的基本制度转变;实现从资产所有到劳动所有的观念转变;实现由资本主导的经济活动到由工本主导经济活动的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1,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的概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这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任何一个新兴社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形态或新的生产方式,和其它任何一个新兴的社会形态一样,同样也具有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特征;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它社会的本质特征。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要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还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且,也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才有可能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为什么要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呢?这是因为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形态,它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这是因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就是社会生产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社会形态。
在历史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工具非常简陋,社会生产以采集业为主,社会生产力等同于劳动力一一而且是以集体方式存在的劳动力,与此相适应的是原始社会形态;此后,随着养殖业的产生,生产工具虽有进一步的发展,但生产力基本上还是等同于劳动力,只是劳动力可以个体方式存在了,与此相适应的是奴隶社会;以后,随着生产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和种植业的兴起,以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与此相适应的是封建社会;而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又取代了土地为主的生产资料在生产力中的主导地位而起决定作用,与此同时产生了资本主义社会。
从历史上来看,社会形态的产生总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那么,社会主义产生的根据又是什么呢?那就是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并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力特征或生产力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所以会产生,就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了生产劳动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新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生产力角度看就是体力劳动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时期;而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则是智力劳动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时期。
3,什么是社会主义?从所有制的角度看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所以成为社会主义,不仅仅因为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还因为同时实现了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
在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都可以存在有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就因为这些公有制不是与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相结合的公有制。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生产资料属于资本家或股东所有,而且由于劳动力是作为商品来实现的,因此,劳动力的使用权归资方所有,生产劳动也属于资本家或股东所有。而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社会主义不仅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资产所有者,同时也消灭了与资产阶级同时存在的无产阶级。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者已经成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他们已经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生产劳动所有者,又是生产资料公共所有者。作为公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每个劳动者都有权利利用公有的生产资料,在不损害公有资产(即在保值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作为劳动所有者,由于他是以个体消费为基础,他为企业、为社会投入的生产劳动具有个体性质,正因为具有个体性质,所以他可以而且必须凭借投入的劳动量取得相应的消费价值量或消费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生产劳动个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同时也决定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
4,什么是社会主义?从基本经济制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就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
社会主义作为基本的经济制度,它表现为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所有者成为社会生产唯一的生产主体;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同时也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在同一种所有制面前,在同一个公有制企业,劳动者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已经没有意义。由于劳动者是以生活消费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在劳动投入和消费需要方面都存在着差别,而能不能体现这种差别决定着公有制企业的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生产是以劳动所有者为主体的,而劳动者的利益要求表现为劳动所有权,因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只能是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
劳权制度与产权制度的区别构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准则是“谁投资谁所有”或“谁投资谁受益”的产权原则,而在社会主义通行的基本准则是“谁劳动谁所有”或“谁劳动谁受益”劳权原则。
5,什么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生产方式,社会主义是消费价值生产。
谁都知道,资本主义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它的主体是资产所有者。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特征是劳动力价值处于预定状态,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的增长或资产增值,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为了取得这个增值额。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消灭了资产所有者,没有了资产所有者,当然也不会有获取剩余价值的需要。而没有了相应的生产主体及利益要求,剩余价值生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在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资产所有者已经消灭,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而劳动者的需要表现为消费需要,他们为企业投入生产劳动,是为了取得相应的消费价值量。因此,社会主义生产本质上是消费价值的生产。这种生产的基本特特征是公有的生产资料处于保值状态,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消费价值量的增长。
在这里,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本人分别从生产力发展阶段、社会所有制与基本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的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或者说,本人是从经济制度与经济形态这一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的。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恰当,请大家发表意见。
但是,这也仅仅是从经济基础的角度来回答了问题。事实上,如果要全面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还必须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等角度进行回答。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到社会主义时,她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涵义:第一,她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第二,她是某种特殊的生产关系形式或生产方式;第三,她是一种特定的政治体制;第四,她也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此外,她还是一种社会运动等等。
因此,当我们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必须首先弄清是在何种角度?什么涵义上探讨社会主义问题。只有这样,讨论才有共同的基础。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