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克兰悲剧命运的一些观点

2025-03-10 1350 0
作者: 燕博士 来源: 网络舆情和危机公关

  这段时间,美俄谈判、欧美互访,以及乌克兰前途命运等境外连续剧一直热播,吸引了网民绝大部分的注意力。

  01

  国际关系领域有一个研究的基本门槛。你需要将各个国家内政外交、历史政策沿革等领域都进行了解,然后才能给出一个基本的研判。这并非是个简单的事情,它的确需要较为精深的功夫。但是我们的网民向来认为这个领域的进入门槛非常之低。这源于中国漫长的历史留下了无数的历史故事,因此中国人都是用“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眼光来看待国际社会的风云变化的,再加上老人家留下的“三个世界”的分析框架,整个世界的复杂纷争,一分钟就能梳理个明明白白。近年来,自媒体又加上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民族情绪的渲染,这样一来,世界大势,即便浩浩荡荡,基本也能化繁为简,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热烈谈资。

  这种“三国演义故事框架+三个世界分析视角+民族主义自豪情绪”的看待国际事务的复合角度,也解释了如下各种现象。一是解释了国内为何出现了如此之多的国际题材的公众号,其流量之汹涌令人震惊;二是也解释了为何美国出现了多个世界级的国际战略研究大师,其对于世界格局的理论和判断一直成为专家学者看世界的基准理论;三是也能解释为何我们这里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国际事件,今日头条和抖音上无数的“国际事务专家”在解说热点,但是对于很多重大国际事件的研判屡屡马失前蹄,然后在直播中“嘿嘿”两声就能化解尴尬。

  中国当下缺乏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理论,也并未出现国际认可的国际战略研究大师,这源于中国的迅速崛起超出了自己的理论储备,在崛起后又刻意保持了低姿态,在这方面出现了一个需求侧的空白,也并无适当的政治舞台来支撑这种全球理论的出炉。

  02

  2月28日,发生在美国白宫的争吵一幕震惊了全世界。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万斯和乌克兰总统在镁光灯下撕破脸皮、被俄媒描述为“差点动手”的激烈争吵场景,通过新媒体环境传遍了全世界。人们事前知道这场谈判肯定会艰难异常,但是没想到会发展到争吵,并且从室内吵到室外、从私下吵到世人皆知,从而双方公开决裂。

  我们知道所谓外交,其实就是用文明语言,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无论利益冲突多么激烈,但是外交场合需要保持克制,才能较好地表达观点,顺利完成交流谈判。外交其实是一种文明社会的成果。由此可知,外交语言常常是掩饰性的,甚至是虚伪的“外交辞令”。一旦不能好好交流,实际就失去了外交的功能,接下来必然是赤裸裸的冲突。这也是为什么在此次公开冲突之后,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事情难以挽回,乌克兰国家命运,从此更受世人关注。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