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第一次绿色革命反思之四:社会与政治问题
第一次绿色革命成果的成功推广,需要大量石化物质生产与供应。离开了杂交种、农药、化肥、除草剂、大型机器设备等,第一次绿色革命就无法显示其优势,而在一线从事生产的农民是没有能力生产那些物质的。在这种前提下,农业自然属性逐步减少,转而依靠人工合成物质与大学设备,而能够提供这些农资的是工业资本家。没过多少年,第一次绿色革命的成果被资本所攫取,进而对政治、经济、社会、乃至国与国之间的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造成了国与国之间的污染转移。由于发达国家具有强大的科技与资本优势,其垄断公司通过对种子、化肥、除草剂、石油的控制,进而造成了“穷国生产,富国享受”的局面。更为糟糕的是,发达国家将农药、化肥、地膜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工业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从而将污染留在了他国;再通过粮食出口,将含有农药与除草剂残留的粮食卖给他国。更严重的是,为了便于市场垄断,竟将他国按照自己的需要生产,严重打压了自给自足的小农,威胁了落后国家的粮食供应。如菲律宾生产的香蕉、巴西生产的咖啡、阿根廷生产的大豆,这些产品纷纷出现在发达国家的超市里。而要实现农产品的长距离运输,不得不依靠所谓的绿色革命成果,如激素、抗生素、保鲜剂等。
第二,将粮食武器化实现对他国震慑。由于不公平竞争,不考虑生态环境与健康成本,发达国家或其财团控制的粮食垄断公司,以低于当地价的优势大量倾销粮食,造成他国不愿意生产粮食转而依赖进口的严重局面。美国采取这种做法,已经打败了中国的大豆产业,中国人吃的大豆中80%以上来自美国等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大米出口国如泰国、缅甸等按照绿色革命的思路出发,其产品销售要看强国的眼神。对于动乱的国家或者穷国,美国等依靠其手中的粮食武器对他国控制。更为诡异的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还可能会受到一些带有政治背景的决议所阻挠,美国农业技术专家从印度撤走,就是由于受到带有政治色彩的决议影响。哪怕是按照富国要求,穷国为维持高科技的绿色革命进程,解决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也无能为力,因为他们无法平衡国与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及粮食武器的强大威力。
第三,导致土地兼并,政府需要补贴农场主获得食物供应。第一次绿色革命,实际上是粗放管理的,除草、除虫、采摘、晾晒、仓储等传统的需要劳动力的传统农活,被喷雾器、拖拉机、除草剂、乃至飞机取代了,且农民不能留种。该农业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懒人农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采取精耕细作的办法生产粮食,无法与规模化农业竞争,小农随之破产,或者被迫进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在美国不仅小农户难以生存,即使中等农场也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的威胁。美国用1.8%的农民养活98.2%的美国人,并有约1亿吨粮食进入国际市场,实现对他国政治、经济乃至军事控制。但是,在该模式下,美国政府需要不断地补贴农场,美国农民收入的40%来自政府的无偿补贴,政府反而被种粮农场主所牵制——没有粮食,政府也运作不动,就那一小部分农民会种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