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中国历史周期律论
总论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但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始,至今约三千年。在这三千年的信史中,前一部分即始皇帝开大一统中央集权社会之前的西周东周社会,有约一千年历史,之后,是朝代更迭频繁的后二千年。二千年间,先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过对中国历史进程有过较大影响的王朝,有如秦、汉、曹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等。这些王朝的建立都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节奏,对历史进程有过较大推动作用,比如其中的秦汉、隋唐两个历史节点,都是由天下大乱走到天下大治,汉唐两代对中华民族做出了灿烂的文明成就,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
对比中外历史,中国历史一个很突出的特征就是王朝更迭频繁。最盛的汉唐时期,汉朝虽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也分为了前汉后汉,大唐也只有二百多年,并不算长久,其他王朝的寿命也都不算长,短命王朝则更多。在亚洲,以日本朝鲜作比,朝鲜李朝历五百多年算是较长久,而日本没有朝代更迭,天皇一脉统治日本从始至今据说有三千多年,但也有类似于中国王朝更迭的日本各时代的更迭史。与西方历史作比,西方虽也有时代的衰亡和新兴,但类似于中国朝代更迭的几乎不多。遍观世界,只有中国历史的现象比较独特,分析之后,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本身产生的一个现象。
孔夫子之前,从有确切纪年以来大部分处于东周时期的一段历史内,中国文化注重周天子的“以德配天”思想,即说周天子之所以为天下共主,是因为周天子有德,平民百姓对天子之位是不敢窥探的,视天子之位为神圣不能侵犯。东周战国时期之前,虽然已经礼崩乐坏,但在社会思想里,普通之人还不敢窥视天子之位,即使各诸侯封国、春秋五霸,都是打着“尊王”维护周天子的旗号会盟各封国,以讨伐不尊周礼的国家。楚国依仗国阔人众势大,藐视了一次周天子,挥兵至洛阳城下,欲问周天子的“九鼎”的轻重,被公孙满答以“在德而不在鼎”退去了楚师。春秋中后期,礼崩乐坏加剧,人的思想多元化混乱化起来,尤其在战争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如著名的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固守“礼义之兵”“成列而鼓”,不施“诈战”,而败于楚军,随后又有城濮之战,中原新的霸主晋文公再次面对楚军,采取“退避三舍”的计谋,用以“诈战”,打败了楚军。泓水之战终结了商周以来的“仁义道德”,城濮之战开启了“兵者诡道也”的先河。是故《淮南子》总结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之后历史进入战国时期,“德”的思想完全由“实力”所取代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