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明:“永远站在大多数人民一边”
核心提要:2019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26周年。为了纪念毛主席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做出的不朽贡献,继承发扬毛主席的遗志和思想,激流网于2019年12月21日召开了主题为“毛泽东的群众观”的研讨会。本篇为原湖北省作协副主席刘继明在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激流网要举办一个纪念毛泽东126周年诞辰的座谈会,主题是“毛泽东的群众观”,这个题目很好。多年来,围绕毛泽东引发那么多争议、褒贬、毁誉,焦点就在于怎样认识和对待“群众”这个问题上。
在毛泽东的词典里,“群众”始终跟“人民”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或者说,这个词本身就是“人民”的另一种表述。诸如“人民群众“、“人民大众”、”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工农兵”等等,构成了一套极富毛时代特色的语汇系统。在毛泽东的著作中,“人民群众”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关键词,从“永远站在大多数人民的一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做群众的先生,必须先做群众的学生”,到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乃至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机构冠以“人民”的名义,都充分体现了一种鲜明的阶级意识。在毛时代,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文艺首先要为工农兵服务,干部定期下乡、下工厂劳动,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学招收工农兵学员,“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愿意到群众中去”,“革命无罪,造反有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等。像毛泽东这样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及对一切剥削压迫的“反抗权”,上升到如此高度的政治领袖,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从延安时期直到今天,毛泽东始终被视为“人民领袖”,前几年,刘小枫曾试图为毛泽东争取一个“国父”的称谓,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人民领袖”是一个人比“国父”更亲切、也更具有阶级意识的称谓。对他们来说,毛泽东早已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新中国的化身,毛时代创生的那个崭新的国家,彻底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保证这种制度“永不变色”,毛泽东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从反右到文化大革命,都可以看做是他为了避免中共蜕化变质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但最终他失败了。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前所未有地触犯了精英集团的利益,以致在他逝世后,受到了旷日持久的攻击、诅咒、污蔑和诽谤。
毛泽东晚年曾经说,他一生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件是发动文化大革命,如果借用这句话,那么可以说,四十年来精英集团也做了“两件事”,一是成功将自身从“工人阶级”剥离出来,变成了特权阶级,并塑造出了由其主导的“新意识形态”,曾经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文艺舞台再度被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所占领,英雄史观取代了奴隶史观;二是将毛泽东由神变成人,由人变成了魔,精英们“看群众脸色的'特殊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业已沦为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的所谓“屁民”“刁民”那儿,毛泽东却悄悄完成了一次逆袭,经历了由魔到人,再到神的过程。大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大陆乃至世界各地,一轮又一轮的“毛泽东热”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有人提出将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日作为“毛诞节”、“毛泽东节”、“人民节”的呼吁;对广大中下层民众来说,这个日子早已成为了一个神圣的节日。有人预言,历史铁定要为毛泽东“封神”,认为对毛主义的信仰将成为世界上继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后的“第四大宗教”:“如果把共产主义信仰视为一种‘类宗教’,毛主席就一定会成为‘人民教’的‘教主’,成为'人民之神’。”(钱昌明:《历史铁定要为毛泽东封神》)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