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评《伏罗希洛夫射手》:来自苏联的复仇
01
1999年春天,俄罗斯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剧作家斯坦尼斯拉夫・戈沃鲁辛拍摄了影片《伏罗希洛夫射手》。
这部电影上映后在俄罗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称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影响力最大的电影,但评论却极为两极化。
俄罗斯的左翼爱国者、俄共支持者、老战士等以不加掩饰的狂喜来拥抱这部作品。
相反,一些自由派媒体和影评人干脆把这部电影称为“恐怖主义教科书”。
著名影评人尤里·格拉季尔希科夫在题为《不详之蛋》的评论中说:
“戈沃鲁辛制造了一个叫做《伏罗希洛夫射手》的政治挑衅,而他居然把它称作电影”;“这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种蓄意的宣传。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还没有出现过更为离经叛道的电影。”
代表“新俄罗斯人”立场的《商人·政权》杂志发表社评,猛烈抨击这部电影
“太残忍了。太有教唆意味了。太庸俗了。太无聊了。”
“自由主义”立场的《结论》杂志,则给影片做了这样貌似“公允”的评论:
“《伏罗希洛夫射手》这部电影是很简单。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划分为善良与邪恶,正直的人类与败类,黑与白。”
但也有评论承认,
“电影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龌龊的时代,以至于诚实的人们也被迫拿起武器”,“这部电影的突破性主题让一些俄罗斯人感到害怕了。”
遗憾的是,中国电影界长期以来只关注美国和西方的电影,充其量再加上日韩,对俄罗斯电影基本无视,引进的也很少。如果当年能够在中国同步放映,相信也能够引起巨大轰动。
02
《伏罗希洛夫射手》讲述了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当代复仇故事。
影片的时代背景设置在苏联解体后的九十年代后期,这是俄罗斯的动荡年代,叶利钦时代行将结束但还没有结束,国家丧失了方向感。
退休在家的老人伊万·费多罗维奇和即将从音乐学校毕业的外孙女卡嘉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小城里过着平静生活。夏日的一天,卡嘉在回家途中被同学瓦迪姆叫住,他和大学生伊格用死缠烂打的方式邀请卡嘉上楼坐坐,为他们的朋友,超市老板鲍里斯庆生。
卡嘉被缠得没办法,答应上去坐五分钟,但涉世未深的她没有想到,这是一个险恶的圈套——卡嘉上楼之后就被这三个流氓轮奸了。
外公伊万听了卡嘉的哭诉之后立刻就报了警,警察也没费什么力气就查清了犯罪事实,但因为瓦迪姆是警察局长的儿子,最终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了了之,三个强奸犯只关了几个小时就被释放了。
在尝试了一切合法途径“讨说法”均告无效之后,曾经是苏联红军优秀狙击手、获得过“伏罗希洛夫射手”荣誉、参加过卫国战争的老战士伊万·费多罗维奇,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