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到底又是谁的错?


  一周过得很快,跟大家又见面了,大事不太敢讲了,今天就说几件小事。

  首先,想谈谈《平安经》。

  一个副厅长,一部《平安经》,搅动了一国人。

  大家都在关注什么呢?关注书写得烂,关注出版社的媚官和荒唐,关注那个可耻的贺信,关注出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

  我呢?其实对这些东西都不太关心。

  在讲我的观点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民俗。在我老家,1949年到1990年之间,家里有人去世,不会有人请道士做法。后来,情况突然变了,道士吃香了,哪里有死人,他就要去哪里念经,然后拿钱走人。我参加了多次家乡的葬礼活动,听了多次道士的经,说句实话,没有听懂一句道士所念的经,只看到他嘴唇的动作。我连一句都听不懂,能听懂的人恐怕也不多。

  那么,我的观点就出来了——不反对《平安经》出版。

  《平安经》是经,不在好坏,不能用文学和科学的眼光去打量它,只要能念下去,只要是文字通顺,它的出版就有合规合法性。你说它烂,那是因为你不喜欢它,你只是用正常的观念去评价它,如果你把它看成是“非凡”的读物,自然有非凡的人去认可它。

  出版社呢?大家也用不着去指责它。出版单位不是自负盈亏吗?书很烂,没有人买,它就赔钱,有人买,说明它迎合了市场,你若不喜欢,不买也就是了。

  至于那个马屁贺词和腐败疑惑,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哪里没有臭屁?哪里没有腐败?

  我现在最想跟大家指出的是:书号为什么那么香?

  书号,是出书的第一环,没有它,你写出多好的文字也是白搭。我不知道外国要不要这个东西?不知道外国出版业是不是书号自由?但我亲身体会了国内书号的无比珍贵。控制书号,自有各方面的考虑,书号到了出版社,它又要再控制一下,这个“控制”非常有技巧,并不是说违规的东西就不能出版,除非直接触动了红线,出版社自身的“喜好”有极为宽泛的裁量权,反土改的书很容易出版,伤痕文学最容易出版,轮到屁民的文字,那就不那么容易拿到书号了。

  《平安经》的上市无异于一记惊雷,它炸开了书刊业的坟墓,是好事,是大好事,副厅长立了大功。

  总结一下,至少要给他记以下几功:

  其一,控制书号的边界是模糊的,它不利于穷人,有钱人,有权人,出书并不难;

  其二,有思想的好书出不了,有个性的好书出不了,烂书就需要补充空间;

  其三,《平安经》未必是最烂的书,能自己码出那么多页,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这比挂名出书多少还强那么一丁点,比剽窃出书多少还光明那么一丁点;

  其四,如果穷人也能出《平安经》一类的书,那我的梦想离实现也就不远了。

  《平安经》是惊世之作,是革命之作,是炸雷之作,是唤醒亿万人民开启思想之作。如果这一划时代巨著还不能触动中国出版事业的人民化改革,那基本可以认为出版业已死。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出版物,除教材之外,几乎没有多少值得看的,抄袭的除外。

  《平安经》的出版,错不在作者,错不在副厅长身份,错在没有人能找到错的源头。

  下面,我想聊聊李登辉的离世。

  昨天,老顽固走了,微信朋友圈欢天喜地,有人要喝香槟,有人要通宵庆祝,有人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告诉大家,于我本人而言,不喜,不庆,不忧,不在乎。

  李分裂的死,不值得我庆祝,也不值得国人如此高抬。

  如果,十几亿人的大陆,因为一个分裂分子死亡而长吁一口气,唯一能证明的是自己的无奈。

  李分裂,在台湾很闪光,在大陆很被看重,不是因为他有多强,而是因为他遇到的对手太弱,一个公开鼓吹“台湾是日本的”的卖国贼,十几亿人拿他没办法,害羞的应该是谁?

  真的英雄,应该靠自己的能力征服敌人和贼人,而不是毫无办法地坐等罪人骄傲地闭上双眼。

  未来,李分裂虽走,蔡分裂还在,蔡分裂下台,还有更多的王八分裂登场,你若奈何不了这群分裂头子,也就没有脸面庆祝胜利。中华民族的统一,靠的是行动,而不是嘴巴,我希望看到台湾回归时的庆祝,而不愿意享受目送死人的“胜利”。

  台湾的今天,有李分裂的错,还有谁的错?

  今天要讲的第三件事是“强基计划”。

  自美国打压华为以来,任正非多次感叹中国太缺少数理人才。

  教育部为了回应社会关切,搞了个“强基计划”,也就是想把数理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然而,就我近期了解的情况看,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设计错误,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其一,报考强基专业的考生,其实多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备底,如果录取分数线低,他就赚了,如果录取分数线高,他就放弃,脚踩两只船。

  其二,“强基计划”又变成大杂烩计划,不但有数理化生,还有文史哲。

  我就想不明白,既然大家都想尽快把自然基础课赶上去,为何不把精力放在数理化上面?非要把文史哲也要拉进来呢?中国的文史哲也面临非常紧迫追赶世界的要求吗?照我看,完全不是。这是想照顾某些以文科见长的重点高校,让大家都能分上一杯羹。我不是歧视文科,是不希望看到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不必要的非紧迫需要上面。

  其三,“强基计划”的定点高校不一定都是基础学科能力强的学校,好的生源进了不好的学校,实际上是在浪费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

  其四,“强基计划”没有锁定机制。强基人才,必须是真正有兴趣的基础性人才,不能是投机分子,如果把“强基计划”搞成了“投机计划”,任正非的希望会落空,教育部的希望会落空,人民群众的希望也会落空。对想走强基这条线的考生,必须有约束,单科很优秀,可以给出非常规的降分政策,但不能给他们脚踩两只船的权限,上了强基线,就必须服从,不能再给填其它志愿的权利。

  选择走强基路径,又不是学校强迫所为,既是自愿,就得遵守承诺。

  照目前的形势看,我不认为“强基计划”能有好的结果,最终会象自主招生一样收场。

  有关数理化人才培养,我个人的看法是:根本不需要搞什么特殊计划,扎扎实实地把重点高校的基础理论专业办好就行了,重点人才都在中国重点高校,不搞“强基计划”,他们也在大锅里面,如果重点高校的基础专业都办好了,何愁不出理论人才?

  “强基计划”从制度设计上就了错,到底是哪些专家犯的错?还能改过来吗?

  最后,我想聊聊胡锡进同志。

  自从中美贸易战开打以来,胡锡进一直在努力扮演着先锋角色,风头甚至盖过了外交部发言人。2019年,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特别提到,反对把他树为中国声音的代言人,他的立场不代表中国立场和中国人民的立场。然而,媒体还是树了他,甚至官方也认可了他。

  对胡锡进,我一直有个定位:内心是极右公知,但行动上非常狡猾,2013年以前,他是亲美派,2013年以后,他是转向派,中美冲突以后,他又想成为战斗派,左右奉源,滴水不漏。

  然而,人心是藏不住的,无论你如何掩盖,毕竟没有谁比谁聪明多少。

  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这一步,首罪当然是美国。不过,老胡似乎又想在中美关系转变上面扮演点新角色,7月29日,他写了个短评,说中美关系的暗淡,中国这边的原因与官员无关,全是网民和网络大V在说话,并把美国的新麦卡锡主义等同于中国的“文革”。

  大家注意!胡锡进这个坏家伙,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既要当中国的斗士,又不想做美国的敌人,既要讨好亲美极右人士,又不敢公开全面否定左翼声音。

  胡锡进的最新言论至少可以给左边以下警示:

  其一,他仍在幻想做中美关系的和事佬,他仍是“夫妻论”的促和者;

  其二,他想把中美关系民间撕裂的责任推到“WG余业”身上,想以此换取美国放弃新麦卡锡主义,或者说想以此向美国的反华派做解释;

  其三,某些同志要听劝,不要想当然地跟风,夫妻关系好不好,始终无益于你们,不好,责任在你们,好,功劳在“胡锡进们”,你们永远是牺牲者。

  朋友们,在胡锡进看来,所有的错,都会是你们的错,请悠着点,别被他们当枪使。

  最后,我得回答“中美到底会不会打起来?”的提问。

  上一周,有相当多的人问我这个问题,我都没有回答,今天,做一个总回应:人,决定方向,武器,只是决定胜负的要素之一,不是首要决定因素。

  不要看发言,不要看文章,不要看模拟,不要看所有的形式,唯一要看的是主流精英,因为最终的权限在他们,不是你我网民。

  美国先打,才有可能打起来,其它所有的讯号都不是战争讯号。

  写于2020年7月31日星期五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5条)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