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聊聊被《八佰》致敬的《八百壮士》
【作者按】很多人认为《八百》是致敬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其实不是。《八佰》真正致敬的对象是1975年台湾版的“国军主旋律”电影《八百壮士》,很多核心桥段,如“护旗”、“人体炸弹”等都直接拿来重拍了。
本文写于去年6月1日,不知道为什么被屏蔽了,今天重发,除了标题,一字未易。
01
因为要讨论管虎新片《八佰》,所以就找来被《八佰》致敬的台湾“主旋律”电影《八百壮士》看了看,果然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八百壮士》是由有台湾“主旋律教父”之称的丁善玺执导,柯俊雄、林青霞主演的,上映时间是1975年。
今天来看,这部影片的主要成就是捧红了林青霞,算是林青霞的成名作。
02
七十年代前期,对台湾当局来说是一段风雨飘摇的岁月。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其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上海公报》,美国承诺和台湾当局“断交、废约、撤军”。
以这两件事为契机,新中国迎来了又一个建交高潮,而台湾当局则沦为“亚细亚孤儿”。蒋经国和他的亲信秘密谈话时沮丧地说:“大陆我们是永远回不去了,今后只能扎根本土,深耕台湾了。”仓皇之下,蒋经国做出了重用“台籍菁英”的决定,而这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李登辉。
03
《八百壮士》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马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蒋经国亲自掌控的“国防部”大力支持,其要借助“八百壮士”的“英雄史诗”提振民心士气,并强调“中华民国”才是“正统”的动机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影片的高潮是壮士们在四行仓库楼顶上护卫“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场面——枪林弹雨中,国军士兵死不旋踵,用血肉之躯搭成一座人肉金字塔,阻挡日军射向“国旗”的子弹,苏州河对岸的民众举着小“国旗”高呼“中华民国XX!”,这两个场面以对切镜头的方式交替呈现,配以慷慨激昂的音乐,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我很好奇,《八佰》这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电影将向观众怎样呈现这一情节?结果真的在宣传片中看到了更“燃爆”的国军壮士保卫“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场面,蒋经国在泉下有知,会不会兴奋得坐起来?
如果单从旗帜变迁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可以被最简单地概括为五星红旗取代“青天白日满地红”的过程。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影片,我满以为会看到解放军战士冲上南京“总统府”,一把扯下“狗牙旗”(当年解放军战士对青天白日旗的蔑称)扔下去,然后升起红旗的镜头,或者在别的什么影片里看到誓死保卫五星红旗的镜头,没想到却在《八佰》中看到了誓死保卫作为五星红旗对立面的“青天白日满地红”的镜头,颇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