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科学社会主义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康庄大道
新中国建立已经70多年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毛泽东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两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地区分布以及先进技术的掌握等,呈现出鲜明对比。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有着光明的前途,而改革开放时期虽然曾因大量引进外资,发展雇佣劳动经济,一度有过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必然进入经济发展的死胡同,陷入危机不能自拔。这是经济发展的两条道路的根本分歧,是中国共产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内容。
一、毛泽东时期是生产高速发展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时期前期高速发展,后期停滞、下滑,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毛泽东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在生产发展速度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同。
毛泽东时期我国的工农业总产值高速增长。以1952年为100 ,1978年则到达779,年均增长8.2%,(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83 第17页)这是表现物质产品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时期,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由2008年增长9.7%,到2012年的7.9%,一直下滑到2019年的6.1%,(《中国统计摘要》2020 第26页)2020年因为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2.3%。
毛泽东时期我国生产的发展,除了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政治革命运动的影响,生产有所停滞外,社会主义公有制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而改革开放时期,除初期引进大量外资,生产一度高速发展,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立刻就陷入生产过剩的危机,尽管大量滥发纸币,不断增加负债等,经济仍然处于下滑状态,随时都可能爆发危机。
旧中国经济是“一穷二白”,几乎没有现代工业,按照邓小平的话说:“工业几乎等于零”。毛泽东时期的短短的二十几年,我国生产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接近资本主义国家三四百年的发展历程:由5亿人大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发展到基本满足9亿多人的丰衣足食;由手表都不能生产,发展到能够生产原子弹、人造卫星等高技术的尖端产品。用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的话说:“-------長时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有关毛泽东时期生产发展的伟大成就,我写过《论毛泽东时期生产发展的伟大成就及原因》一文,这里就不重复。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