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纪苏|刘老三与刘老爹:城市发展的两条路线
编者按
保马今日推送黄纪苏老师的文章《刘老三与刘老爹:城市发展的两条路线》。
城市,它的构词方式就暗示着它兼具政治与经济的功能,而城市的历史则是这些社会要素不断整合并相互斗争的过程。黄纪苏老师通过刘邦建新丰一事回顾了从古至今中国城市发展的两条路径:殿堂对市井,王霸对烟火。在这两组对子中,前者是高高在上的政治力量,它们掌控着城市的整体布局、规划,且在不断地渗透进城市的方方面面;后者则是平民百姓的柴米油盐,是真正为这片人类聚居地增添生活气息的养分。今天很多一刀切式的城市改造,其结果也许只剩下了枯燥的整齐划一。真正有温度的城市不必需要用王霸置换烟火,在干净整洁中保持烟火本身的特色就很好,毕竟,最正宗的家常菜是每一家自己独有的做法与味道。
本文原载于《文化纵横》杂志2021年2月号,保马本期推送的是该文的完整版,所配图片皆为作者提供。感谢黄纪苏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前些时从北京去了趟西安,不禁想起刘家往事。刘邦是沛县丰地人。丰说城不城,大概镇的规模。刘邦行三,青少年时代是镇上的顽主。刘家老爹也不是多正经人,平日跟些嘎杂子琉璃球打得火热,酷爱斗鸡踢球。天下的爹大多律己宽责儿严,老爹总骂老三不上进。也许是骂错了,也没准骂对了,刘老三不知什么时候便有了上进心。他后来去咸阳服徭役,目睹帝都的气派、今上的威风,立下好男儿要活就活成这样的大目标。再后来,目标实现了。目标刚实现,沛县帮的萧丞相就大兴土木。刘老三说,天下一惊一乍指不定归谁呢,老萧咱造它呢!老萧说,正因为天下方定未定才要大造特造:不炫不酷谁看得见您,您又镇得住谁呀!刘老三赢就赢在从谏如流上,于是在长安造起亭台楼阁,并把刘老爹送进深宫颐养天年,顺带反思老三不行老二行的当年误判(我的合理推测)[2]。庄严肃穆的深宫里,刘老爹的规格待遇上了天,幸福指数却跳了水。老三见老爹郁郁不乐,找人一问,居然是住不惯:刘老爹虽企盼儿子在万人之上,自己却只习惯在万人之中,苦苦怀念丰的日子。刘邦说这还不容易,解开衣带,从国家能力上拔下一毛,在长安边上建了个一模一样的新丰,把旧丰的老街坊整体搬迁了来。新丰特区空中飘着鸡毛,街上走着牛羊,张宰猪、李球球们捧着刘皇上兼三儿哥的红包个个眉开眼笑。也不知蹲在门口的刘老爹感觉如何,够不够原汁原味?
从刘家的往事里,可以约略见到古往今来城市发展的两条路线:殿堂对市井,王霸对烟火。
一
距今六七千年的姜寨遗址复原图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