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今天我们高呼“列宁主义万岁”
今天是列宁的诞辰纪念日。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其实主要是通过列宁主义与十月革命的渠道。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当然是因为十月革命的影响。在十月革命发生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是也有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我不是太清楚,估计即使有这样的人,人数也不会多,而且那时的多数中国知识分子也不太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但十月革命之后的情况就不同了。
十月革命,使俄国成为一个工农专政的国家。李大钊称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庶民的胜利”。这样的革命与这样的胜利,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当然对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魅力。人家俄国能够干成的事,中国应该也可以干得成。我想这是当时关注十月革命与马列主义的知识分子们的一个共同的想法。所以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列主义的关注也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列宁主义之所以首先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因为列宁主义产生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时代。列宁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了解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反对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斗争,是与俄国工农革命有着密切关联的。至少两者之间有一个相互支持和相互呼应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讲暴力革命的,无产阶级要夺取政权,资产阶级肯定不会主动交权,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革命面前一定会拼死抵抗。所以无产阶级之夺取政权必然要通过暴力革命。而列宁主义则真正在俄国实施了暴力革命,并且通过暴力革命也确实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工农政权。这一点,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比如列宁提出的建党原则,要把党的组织建立成为一个坚强而具有战斗力的组织。所以党的建设必须以党的支部为基础。加入党的组织需要有严格的程序,党的组织不是可以随意进出的沙龙式清谈,而是一定要有严格的甚至是铁的纪律的战斗组织。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建党原则下建立起来的,而且根本这样的原则,才能使党的组织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其实,在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推行之后,国民党的改组也是按照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只是国民党在孙中山离世后,已经与革命政党没有什么关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