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一半孩子去读职高,我很心疼的九个原因
昨天我发了一个帖子,表达了不赞成让一半中考学生被迫去读职高的政策,赞成我的观点的人是绝大多数,当然也有少数反对者。今天,我想再用极为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做十分不妥,而且这项政策长期执行下去,于国于民都有负面的影响。
我不赞成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是,如果就读职高真的像政策制定者说得那样,是一个美好的人生路径,是国家产业发展的光明大道,我也无话可说。但是,如果你做一个调查,你会发现,多数官员、政策制定者、教育行业的管理者和教师们的孩子,几乎都没有去读职高。
当年共和国之父为了国家民族的百年安危,力排众议决定介入朝鲜战争,有精神洁癖和道义感极强的他,决定把自己历经磨难的长子送到前线,用他的话说,我让别人的儿子上前线,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上前线。今天的制度设计者,我认为应该具有同样的率先垂范精神。
我不赞成这样做的第二个原因是,让初中毕业的孩子有一半孩子去读职高,而且没有选择复读再考普高的权利,是家长很难认同的。如果做这样的问卷调查,我敢说90%以上的家长,不会认同这样的政策。因为在中国家长心目中,职高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选项。
这是因为职高和普高的软硬件,堪比各地中医院与人民医院的差距。尽管我们说重视中职教育,但对职高的投资远远比不上普高。尽管理论上职高的毕业生也可以去读高职和大学,甚至可以读研究生,但那比例可以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实际上读职高就意味着无法再深造。
我不赞成这样做的第三个原因是,目前职高在现行教育框架下,几乎就是考不上大学,没有其它门路,学习很差的学生暂时委身、过渡的地方。我曾经接触过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职高,我深深感到,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师生整体缺乏积极向上的教学理想。
不少职高是民营的,它们更多地把这当成一个项目,一个可以从政府补贴和人头费中获得利益的项目,从董事长、校长、教师那里,我没有看到献身教育的真正热情。也几乎没有孩子是热爱劳动、醉心技能来读职高的,这样的教学环境,让我们民族一半的下一代大量涌入绝对是战略失误。
我不赞成这样做的第四个原因是,多数职高因为门类太多、课程太多,根本无法聘任到较好的师资。由于国家在几百个专业的职教领域,暂时也不可能像普高一样形成科学、严整、规范的各学科教师准入制度,拥有较多的合格的备选师资队伍。职高的师资多半是拼凑的。
学校没有教育理想、管理者没有教育激情,老师整体素质偏低,学生在这里得过且过,这样的职高教学质量很低、很差。让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到这样的学校来学习,让国家拿出巨额资金来补贴,这只能使办学的老板们大发一笔财,同时耽误了孩子们的青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