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男子汉气质培养从娃娃抓起


1.webp (4).jpg

  不知不觉间,社会大众对人的外貌审美发生了一个悄然变化,比如,稍留心就会发现,平常人们已经习惯用“帅哥”、“靓仔”的标准来衡量青年男性的相貌,并常常以此公开称呼,被取而代之的则是传统意义上能表现男子汉英雄气质的大众脸。一些影视作品,充满奶油气的小生常常是荧屏主角,成为导演的首选。这种不知不觉的变化,看似只是个人喜好问题,实质上却是关乎国民素质培养的重要话题。

  一般说来,“男子汉气概”用来表达对男性的褒奖,男孩子从小便被教导“要像个男子汉”。按通常理解,男子汉就应该是线条分明、阳刚气魄、孔武有力。因为这代表着英勇、责任、可靠、忠诚,是最理想的战士、伴侣、父亲的形象。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在我们的媒体和艺术表现中,奶油味的白面书生逐渐流行起来,而传统的粗犷面孔似乎已经过时。这几年,虽然也有一些大众脸不断闪现,但与帅哥靓仔的队列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殊不知,社会这种颇带几分媚俗的审美变化,恰恰弱化了我们健康的审美观。

  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需要引导,这既是政府和媒体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去年,广东肇庆出台过一项导游新规,其中对游客的称呼规定,禁用目前社会流传的“靓仔”,“帅哥”,对年轻女性禁用“美女”、“靓女”。规定认为这些以取悦对方为主要目的的称谓,包含着较多的不尊重成分,在某种场合甚至已变为一种轻薄。规定一出,群众拍手叫好,称之是净化语言环境的好措施。相反,在被称为美女云集的成都春熙路,“美女养眼指数”有一阵曾以锦江区政府的名义,像天气预报一样每日即时用街头广告灯箱发布。当时群众就一边倒的批评。舆论认为,政府受托于社会公众,负责处理国计民生的大小事务,决不能将自身职能泛化至商业娱乐圈,如果太过于娱乐化,就会使自己的职能弱化,降低公信力。这截然不同的两个例子,表明了在培养健康审美情趣方面的两种不同态度。无疑,广东肇庆旅游部门的举措是非常负责任的,“帅哥”、“靓仔”被禁用,表明有关部门并没有因对市场利益的追逐而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

  培养健康的审美观,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文化氛围。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之类的传统元素,仍包含着富有价值的成分。审美有民族习惯,也会有时尚因子,但作为支撑社会文化结构以及人伦关系的重要地位,却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泛娱乐化时代的热闹非凡,有的男演员在镜头前表现出女性化作派,常让观众格外反感。因为孩子是在模仿偶像的过程中成长的,你不给他提供模仿英雄豪杰的机会,他就会认为那种唇红齿白、矫情造作的时尚俊男是模仿对象。小男孩最终要成为顶天立地的丈夫,要成为家庭顶梁柱的父亲,要在尚未修通燃气管道的家中扛煤气罐,当了兵则要准备上前线,要担负起各种社会责任的。因此,审美引导和培养,也是个全社会的问题。大众到底倾向何种气质,英国科学家曾作过研究,将94名男性和76名女性通过网络对两组男性面孔进行比较。一组是孔武阳刚、线条分明的“英雄脸”,另一组是“帅哥”、“靓仔”类的白面书生。两种面孔都是靠计算机合成。参与者需要回答哪种面孔让人感到更可靠、更温暖、更忠诚,最适合做同事或者伴侣。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男子汉的英雄脸持肯定和褒奖的态度。这说明一个问题,尽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以“帅哥”、“靓仔”相调侃,但并不代表自己内心深处的审美判断。

查看余下3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学春秋列国
0条回复
这二三十年,谁在纵容戏子们成了亿万富豪?谁让遵纪守法的年轻人连劳有所得都不能?连基本的人格权都没有???
0条回复
对人的称呼、自称收集一下古今的,加上注释(我也不大懂),讨论后再推广如何?公子、相公、小姐、愚生、贫道、弟妹、妻子、女士、先生、同志。根拒年龄大小和辈分、职业、性别等的称呼有……。
0条回复
支持作者观点,健康高尚的审美观需要引导,希望大家深入讨论并推广开,营造健康高尚的生活环境。我喜欢有这些性格的人:诚实守信、敢做敢当、言行如一、珍爱名节、聪明机灵、稳重冷静、胆大心细、积极向上、爱憎分明、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公正侠义、勤劳勇敢、谦虚谨慎、疾恶如仇、勤奋好学、机智果断等。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