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触目惊心的性别失衡——资本是如何“杀害”女婴的?
2022年1月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万人,仅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近几年,人口增长的断崖式下跌引起了很多人的焦虑。
事实上,比起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趋近于零,甚至是负增长,真正的问题是人口结构以及由此结构导致的未来趋势问题。
首先是新生儿数量的急剧减少。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总和生育率降到了1.2以下,远低于满足人口正常更替的2.1。
令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的是,尽管三胎政策已经落地,各地支持生育的政策也陆续出台,但绝大多数剩余人口迫于生存压力已经不愿意生了。
此外,统计数据公布了1.25亿独户家庭,单身人群越来越多,跟生育直接相关的初婚登记数量持续下滑:
第二,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18.70%,比10年前高出了5.4个百分点;而劳动力人口却下降超过6个百分点。预计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从目前的2.8:1变成1.3:1。养老金缺口的扩大将是难以弥合的,在养老责任重新推给家庭及个人,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劳动人民的养老问题几乎是无解的,除非“学习”日本逼着80岁的老人还出来工作。
第三,男女性别失衡问题。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女=100),男性比女性多3362万人。这是把全部人口统计在内,事实上考虑到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育龄年龄以下人口的性别失衡问题更加严重。笔者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核算50岁以下人口的男性要比女性多出4100万人!这个问题在短期内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其实比前两个问题要严重得多。
在没有对出生性别进行干预(堕胎或者溺婴)的情况下,自然出生性别比大约维持在105。
数据由微博@数知实验室 整理
然而由上图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82年一胎化政策推行以来,第一胎的长期还能接近自然值;而顶着超生罚款压力的二胎、三胎性别失衡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小农私有观念重新回归,“传宗接代、继承私产”的旧传统观念有了死灰复燃的经济基础;劳动人民的养老问题从社会集体保障变回了个体家庭责任,“养儿为防老”的观念又重新变成老百姓的“刚性需求”。由此便造成了生男婴来继承家产、为家庭养老做准备的需求变得非常“旺盛”,所以,顶着罚款压力的二胎三胎“超生”目的非常明显,那就是为了要男孩,由此才造成了二胎、三胎的出生性别失衡尤其突出。而随着医学技术的“滥用”,2000年之后一胎开始出现失衡。
想养孩子,你看那孩子愿不愿意让你养啊?
想养孩子,你看那孩子愿不愿意让你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