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锦华| 疫情对于我们的改变,很多已经不可逆地发生了

2022-05-06 7740 6
作者: 戴锦华 来源: 微信公众号“活字文化”

  不知道你是否此刻身在上海,如果此刻身在上海的话,我只能说挺住。上海的朋友,挺住。 ——戴锦华

  2022年春天,疫情再起,随着感染人数不断上升,上海、吉林、北京等多个城市开启防疫限制。所有我们习以为常的、便利的、便捷的、轻松的、和平的、富裕的生活状态,开始变得异常艰难。

  疫情结束,还回得到疫情前吗?我们该如何看待当下变化?关于这场疫情,和在疫情当中我们同时遭遇到的股灾、战争等等一系列变化,是历史必然的动荡周期吗?

  在最新一期“戴锦华讲电影”的视频中,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戴锦华回答了网友@执灼发来的提问。戴教授从切身体悟和自身研究出发,阐述了我们应如何理解和应对疫情时代。

  她谈到,疫情结束后的时代,绝不会是疫情前时代的回归。而更重要的是,我们以什么意义去面对这场疫情的发生,面对在疫情当中,献出了他们的生命、被夺去生命的那些人。以及怎么去确保这种疫情所造成的现实的困窘、灾难,不再次降临我们。今天,活字君与书友们分享戴锦华教授的回答。

打不开?点这里>>>

  ID叫“执灼”的朋友的问题比和电影相关的问题更大、更重。她的问题是说:“戴老师,不知道您有没有这种怪诞感,近年来因为疫情降临,人们戴上口罩,有的不得不居家隔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加遥远。而另一个直觉就是,突然健康变得好重要!现金变得好重要!粮食变得好重要!工作变的好重要(很多人被裁员)。以前生活建构在抽象的数字上,现在的生活建筑在实打实的物质基础上(最近的国际战争也是这样的感觉),好像生活倒退了很多,您去过那么多国家,经历过很多的历史,想知道您如何看待这一系列变化,这是历史必然的动荡周期吗?”

  好大的一个问题,而且我读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应该说这个问题触动了我强烈的身体的、心理的和思想的焦灼和感受。而且和她有很多很多共鸣,也不知道如何能对这样一个如此真切的、如此现实的问题做出一个有利和有效的回答。因为我也一样,经常陷于一种,像身陷噩梦、难以挣脱的怪诞感当中。我也一样,经历着和目睹着这样的一个困窘,这样的一种困境。开始难以逃离地去感觉到我们置身在现实生活当中的,越来越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去回应的艰难。所以先分享我的同感,我们的同感,我们的共鸣,然后,从最后一问往前回答。

  如何看待当下变化?

  第一个问题,这是历史必然的动荡周期吗?我不这么认为,我不是一个历史循环论者,我也不认为我们是在这样一个上升、下降,然后动荡、和平的一个周期当中。因为我对造成我们现实生存的这种荒诞感,造成我们现实生活艰难的最大、最主要的事件,就是持续了三年,进入了第三年的新冠疫情的全球流行、全球传播。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这就是生活。一切都在变化,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一个固定的状态,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人总是要适应改变,也要有所作为,改造自然改变社会,总是要往更科学、规律的方向改变。
0条回复
尽管小资的梦破了,但全球化毁了这个世界还是说对了....
0条回复
一位小资知识分子的希望之梦。
0条回复
有深度的思考。
0条回复
如果单单回忆起武汉的抗病毒的斗争时期。一切简直都是蒙。在梦中当然看不到那些忙忙碌碌的白衣天使们,因为我们不能随便进入医院。但是梦境中看到的是那些静谧的马路,平时车水马龙,突然安静下来。还有一些许多庞大的重型汽车的影子,平时还真的看不到那么壮观的车队。那些带着口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心里总是想医院里面真的那么危险吗?武汉抗病毒,很快就过去了,说实在的一切确实都是像梦。现在上海,也开始进入紧张的抗病毒斗争,当抗病毒结束之后,一切恢复正常了,应该还是有那种梦的感觉。神秘,而又难忘。
0条回复
这场疫情,来的这么突然。叫人措手不及。如果是战争,爆发之前都是有许多的征兆的,如调兵遣将,囤积粮食等等。如果是暴风雨。如人们说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而这次疫情,似乎来的是那么突然。在武汉,那么庞大的一个城市,那么多人忙忙碌碌的准备隆重的过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突然性的爆发了疫情,突然性的全国都有的地方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封闭,一切来的都是那么突然。而经过人们强有力的对抗之后。一切又是那么多快的控制住了。人们好像有可以回到平时。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