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中国青年,是多么“武德充沛”?
今天是5月5日,建团100周年。
很多人对党史比较了解,但可能并不太了解中国共青团的故事。
曾经,有一支红军部队,70%都是共青团员,全师指战员平均年龄只有18岁,很多的小战士在入伍时也才十四五岁,还没有枪高,这就是红军史上大名鼎鼎的“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1933年的8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成立,下辖第43、44、453个团,隶属红五军团建制,全师刚开始有捌玖千人,后来发展到一万余人。
1933年6月25日,少共中央局发出《为创立“少共国际师”告全国劳苦青年书》,向全国青少年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局势,揭露国民党甘心做其走狗的丑恶面目,号召青年加入少共国际师,打倒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工农群众的解放。苏区青少年踊跃报名,整排整连整营地加入红军。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就有一万余热血青少年加入到少共国际师。
在授旗仪式上,授旗员持着锦旗对着各团营长政委说道:“苏维埃付给你们这面军旗,委托你们领导与指挥这团战士发扬百战百胜的精神,为苏维埃而斗争!”各团营长政委乃同声答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高举着少共国际师的旗帜,要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命令当时正在前线的青年部长、年仅17岁的萧华迅速返回总部谈话,向他宣布了军委的决定,准备任命他为“少共国际师”政委,并鼓励他“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的部队更有朝气”。
萧华后来写下了《忆少共国际师》: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 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
这样一支少年红军组成的队伍,成立于最危难的时刻,存在时间其实只有一年半,但是在这一年半中,他们经历了轮番血战,投入到了残酷的斗争之中,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并且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后,随即就军纪、革命理想、军人知识、射击、刺杀、投弹等课目进行了认真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成长这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队伍,指战员们高举战旗,威武雄壮地开赴第五次反“围剿”前线。
时任中华苏维埃少共先锋队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兼总训练部长的张爱萍所作的《少共国际师出征歌》响彻云霄:“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高举着少共国际的光辉旗帜,坚决的、勇敢的、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1933年10月初,少共国际师在开赴东线作战时,在闽北拿口与国民党周至群旅先头部队遭遇,这是其出师后的第一仗。师指挥员命令一营分兵迂回,布下口袋阵,围困敌军。年轻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杀入敌阵,同敌人展开肉搏,不到两个小时便将敌全歼,后又回师渡过闽江,歼敌300余人。少共国际师首战告捷,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朱德、周恩来和杨尚昆电贺这次战斗是“铁拳初试”,勉励他们争取更大的胜利。受到胜利鼓舞的少共国际师士气更加昂扬,在配合红三、五军团收复黎川的战斗中,奉命在闽北至黎川一线阻击敌人,先后进行了村营、镗贤、将军殿、邱家隘等战斗。在镗贤阻击战中,曾以一个团的兵力阻击了敌军八个团的猛烈进攻。
1934年4月的团村战役中,当时,红五军团十三师在德胜关正面抗击敌人,红三军团主力抄敌人的右翼,少共国际师和三师一部抄敌人的左侧。经反复冲杀,终于将敌人的三个主力师全部打垮,缴获了大量胜利品。但在战斗快要结束时,敌人疯狂轰炸、扫射红军阵地,红军战士伤亡一百余人。
萧华正与师长吴高群在一棵大树两侧观察敌情,一颗炸弹落在他们附近,吴高群七八处受伤,但仍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当把他抬到绑带所时,已无法医治。他紧握着萧华的手说:“亲爱的战友,我大概不行了,共产主义事业要靠同志们完成,请同志们为我们少共国际师争光!为我报仇!”吴师长牺牲时,年仅23岁。
1934年10月初,少共国际师担负起掩护军团主力转移的任务,展开了石城保卫战。这一仗打得非常惨烈,一万多人的队伍只剩下五千余人。苏区各县给师部补充两千多名青年战士后,少共国际师随中央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
10月16日夜晚,少共国际师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并改编归一军团建制,担负起掩护军委机关纵队的任务。行军途中,只要战事稍微缓和,战士们就会唱起《上前线》等歌曲,革命乐观主义激荡在每个战士的心中,以致“打仗也罢,行军也罢,战士们总是快活得很”。为躲避敌机轰炸,红军大多在夜间行军。萧华回忆说:“在没有敌情顾虑的地方,每个人都准备了松枝或干竹竿,点起万千火炬,照亮了行进道路……在有敌情顾虑的时侯,我们每个人就拄着一根结实的竹拐杖,帮助探路,背包上都放上一条白毛巾,作为联络记号,再加上不断地传着‘跟上’‘不要掉队’的口令,道路虽然难走……依靠着战士们高度的政治觉悟,我们的队伍是打不垮拖不烂的。”
少共国际师就这样在夜间边行军边战斗,掩护军委机关纵队,冲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
接下来,就是无比惨烈的湘江血战了。
当时,湘江上游的水面虽然不宽,但水深流急,不能泅渡,渡口又只有两个浮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主力渡过湘江后,一右一左,顶住4个师的湘军和5个师的桂军。而少共国际师并未渡江,奉命以一个团直扑全州东南的鲁塘圩,配合红五军团佯攻以牵制全州敌人,另外两个团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构筑阵地抗击敌人4个团的追击,保卫湘江界首渡口,掩护主力渡过湘江。
三十日,军委纵队开始渡江,整个湘江渡口,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人流漩涡,战士、民夫、马匹,黑压压走上了浮桥,飞机从江面上略过,炮弹在江水中爆炸,浮桥上不断有人落水,人马在江水中挣扎,红军的书籍、苏维埃的传单、纸币……漂满了江面。
就在一片喧嚣中,一个从血红的江水中爬上浮桥的十几岁的小红军忽然放开嗓子唱起了京剧。
“听罢言我不由怒火冲头,
骂一声蒋介石细听从头。
那年你在广东点兵北走,
欺骗我工农兵去做马牛。
出湖南打江西攻下汉口,
哪一仗不是我工农战斗?
旧军阀都被我英勇赶走,
实指望工农兵得到自由。
那晓得到武汉你又反口,
见着那革命人都要杀头。
到一处烧一处残酷野兽,
只杀的遍地里血似水流。
你还说中国内没有对手,
遇到了共产党是你对头。
工罢工农抗租地主打倒,
贪官们土豪辈也要赶走。
白匪狗你胆敢与我决斗,
我红军杀得你片甲不留……”
这一刻,湘江上所有的喧嚣似乎都已停息,天地间只回响着这个孩子的声音。
少共国际师的任务是阻击敌人,掩护军委机关纵队和其他主力部队渡过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少共国际师开始在湘西延寿圩一带抗击湘敌四个团的追击。接连打了几天,等大家过去后,敌人的追击部队逼近了,集结在全州和桂林两地的敌人也疯狂地沿着湘江西岸出击,企图强占湘江渡口,截断我军。
敌人派出飞机疯狂轰炸、扫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人墙。直到12月1日中午,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湘、桂敌军才全面封锁湘江。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最悲壮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为了掩护主力过湘江,少共国际师进行了整整5天的阵地防御战,用鲜血换来了每一分每一秒,一直坚持到主力部队过江。这群年轻的孩子,举着比他们身高还高的步枪,和凶恶的敌人拼刺刀,一个一个倒下。
12月1日下午,天色快昏黑的时候。少共国际师已经面临被敌人切断的危险。于是全师赶快收缩兵力,跑步渡河。红一军团领导见形势危急,为防万一,派兵重渡湘江接应少共国际师过江。彭绍辉和肖华率领大家渡江后,发现还有一个团没有过来,于是二人又率部分战士杀了回去。
此时,没有过来那个团的1800多人正在临近凤凰嘴渡口的一块小高地上激战。他们原来已经赶到了渡口,可是敌湘军已经赶到,他们来不及构筑阵地,便在副团长许开基指挥下,展开了阻击战。虽连续打退湘军两次较大规模的进攻,但少共国际师的伤亡也很大,许开基和相当部分营、连级干部尽数牺牲。
经此一役,主力红军由八万多人骤降为三万余人,少共国际师也锐减至2700人。
湘江之战后,由于远离根据地,少共国际师无法得到地方青年团组织的支援和补充,为了加强战斗力,与红一军团主力合并,分别编入红1师和红2师。至此,少共国际师走完了短暂而光辉的战斗历程。
少共国际师的孩子们,不是什么“精英”,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民的孩子,接受的是是党和红军的教育,然而他们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已经远胜于国民党的新旧军阀部队。
少共国际师在湘江血战中力挽狂澜,部队由原先的万人,锐减二千多人,减员后只剩下四分之一,最终被取消番号,剩下的其指战员成为共和国军队的骨干,其中有23人成为开国将军。
虽然少共国际师只存在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年轻的中国共青团员们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未来中国的勃勃生机。
历史证明了,只要有信仰、有理想、有组织、有先锋队,我们中国的青年,就是全世界最朝气蓬勃、最有战斗力的青年。
【文/申鹏,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平原公子”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