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中国青年,是多么“武德充沛”?


  今天是5月5日,建团100周年。

  很多人对党史比较了解,但可能并不太了解中国共青团的故事。

  曾经,有一支红军部队,70%都是共青团员,全师指战员平均年龄只有18岁,很多的小战士在入伍时也才十四五岁,还没有枪高,这就是红军史上大名鼎鼎的“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是一支由“红小鬼”组成的部队,1933年的8月,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在江西博生成立,下辖第43、44、453个团,隶属红五军团建制,全师刚开始有捌玖千人,后来发展到一万余人。

  1933年6月25日,少共中央局发出《为创立“少共国际师”告全国劳苦青年书》,向全国青少年分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局势,揭露国民党甘心做其走狗的丑恶面目,号召青年加入少共国际师,打倒帝国主义,求得民族独立和工农群众的解放。苏区青少年踊跃报名,整排整连整营地加入红军。三四个月的时间里,中央苏区就有一万余热血青少年加入到少共国际师。

  在授旗仪式上,授旗员持着锦旗对着各团营长政委说道:“苏维埃付给你们这面军旗,委托你们领导与指挥这团战士发扬百战百胜的精神,为苏维埃而斗争!”各团营长政委乃同声答道:“我们是工农的儿子,高举着少共国际师的旗帜,要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准备以最后一滴血为着苏维埃奋斗到底!”

  “少共国际师”成立后,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命令当时正在前线的青年部长、年仅17岁的萧华迅速返回总部谈话,向他宣布了军委的决定,准备任命他为“少共国际师”政委,并鼓励他“年轻干部带年轻的兵,这样的部队更有朝气”。

  萧华后来写下了《忆少共国际师》:

  少年有志报神州,一万虎犊带吴钩。 浴血闽赣锐无敌,长征路上显身手。

  这样一支少年红军组成的队伍,成立于最危难的时刻,存在时间其实只有一年半,但是在这一年半中,他们经历了轮番血战,投入到了残酷的斗争之中,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并且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

  少共国际师成立之后,随即就军纪、革命理想、军人知识、射击、刺杀、投弹等课目进行了认真培训,通过一段时间的军事训练,成长这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队伍,指战员们高举战旗,威武雄壮地开赴第五次反“围剿”前线。

  时任中华苏维埃少共先锋队中央总队部副总队长兼总训练部长的张爱萍所作的《少共国际师出征歌》响彻云霄:“我们就是少共国际师,九三日,在江西誓师出征去。高举着少共国际的光辉旗帜,坚决的、勇敢的、武装上前线。做一个英勇无敌红色战斗员,最后的一滴血,为着新中国……”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