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用医保支付大规模核酸”,2300的辉瑞入医保也该追究
面对各地竞相上马的“核酸检测常态化”,国家医保局终于“忍不住”了,发函抄送各省市:“不得用医保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
其实就在这则消息出来的两天前,国家卫健委的有关负责人已经在23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指出:“常态化的核酸检测不能一刀切”,“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
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连续开展多轮核酸普筛快速发现病毒感染者,的确是目前有效切断病毒传播、实现“动态清零”目标、保护弱势群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全员核酸筛查”并非抗疫防疫的唯一手段,比核酸普筛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堵住病毒输入的源头。在近期没有病毒出现也没有大规模高风险人群输入的地方,搞所谓的“常态化全员核酸”,除了给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不便、阻碍甚至中断部分社会运行,更为严重的是它还会过多地占用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公共医疗资源,增加大量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维持秩序的额外负担,大量地浪费宝贵的财政资金、医保基金以及医疗资源,这是难以长久也难以为继的;这样的做法本身更有可能反过来增加公众对防疫的负面情绪,使防疫群众路线的执行丧失最基本的社会基础。
21日,河南省要求“全省居民及其他在豫人员原则上每48小时应完成至少一次核酸采样”的消息令很多人震惊。
虽然在河南发布这个消息之前,已经有杭州、武汉、深圳、苏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多个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铺开48小时或72小时的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河南要求的是包括广大流动性不大的农村地区在内的全省居民每48小时至少一次核酸检测,无论从必要性、还是从检测频次上,均引起了网友的质疑。
首先,这笔经济账很容易算出来。河南省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9883万人,即便按照目前已经降价的集采4元/人次的核酸检测成本计算,河南全省每年仅核酸检测的医学成本就高达365÷2×4×0.9883=721.5亿元!
2020年,6月1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通知,要在综合考虑防控工作需要、本地区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程序将针对新冠病毒开展的核酸等纳入省级医保诊疗项目目录。所以,按照此前各地相继出现的病毒局地爆发时的做法,核酸全员筛查的费用主要动用的是医保基金(具体是统筹账户)支付。
而2021年河南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0326亿人,全年全省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98.19亿元,支出1274.95亿元,累计结余1199.74亿元,其中,统筹基金累计结余709.68亿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