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
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论述资本的一些文字,其中有这样一段论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服从于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资本的积极作用需要充分发挥。而且资本并不像马克思批判的那样来到人间就充满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例如,中国的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农村改革、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剩余劳动力流动基础上的。但是,既然是资本,便具有逐利性,其消极作用也是不可避免的,其负面效应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表现出来。现实经济中出现的负面问题相当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对资本的负面行为认识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缺少监管和规范。
大概这篇文字的作者想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不能完全离开资本,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资本存在的积极意义。这些表达总的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为了表达资本在今天中国的积极意义,就说,资本不像马克思批判的那样,来到人间就充满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样的说法就有点过了。
文字的作者既然提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那么我们都知道,西方帝国主义的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充满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西方的殖民扩张中,到处都是鲜血,甚至是殖民地人民的生命,而那些所谓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阴谋、欺诈、暴力等,哪一个不是肮脏的东西?作者认为资本不像马克思批判的那样,这样的说法未免有点轻率。
文字的作者这种轻率的态度有可能来自于,他把今天在中国存在的所谓资本种类搞得混淆了起来。今天中国存在着国有经济,那么国有经济或者国有企业运行中所需要的资本金或者资金就被称为国有资本。从表面上看起来,这种国有资本的功能与私营资本的功能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社会生产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然而在属性上,在基本性质上,两者的区别不仅非常的大,而且是完全不同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是要追逐剩余价值的。资本的生产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这在马克思那里,完全没有问题。在现实资本主义那里,这同样没有问题。但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所拥有的或者使用的资金或者资本金,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利润,不是为了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国有资本主要是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的。在中国。国有资本的主要方式和目的不是自身的再生产,而是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这一点的区别是非常重要。
严格地说,用国有资本的这种称谓并不适合,因为它很容易与私人资本的概念混淆起来。用国有资本的称谓是不太妥当的。私人资本从它产生的那天起,目的就是逐利,资本用于投资的领域,也是看在这个领域里能得到多少利润,即能获得多大的剩余价值。如果在这个领域不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那么资本一定会从这个领域里撤离出来,而转到其他领域里。像联想,就是最典型的。联想看到,在高技术领域里,它不能很快获得更大的利润,就应该投向房地产领域,这就是资本逐利的特性所决定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