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羽:重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

2022-09-09 2117 4
作者: 朱羽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多年以后,站在新世纪的潮头浪尖,为什么我们要回眸历史,重返新中国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文化?更何况,重返之难,显而易见。

  我们处在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潮流之中,数十年来的新自由主义进程,不仅确立了私有制和市场化的经济霸权,而且也通过一种新的统治逻辑和文化霸权,塑造着人们的常识和共识。任何事物,无论政治的、经济的,还是思想的、文化的,但凡与现实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相关,就有可能被扣上“极权主义”的帽子,这几乎成为“冷战”结束之后知识生产过程中不言自明的通则。因此,即便是面对新自由主义所造成的灾难性局面——剧烈的贫富分化,巨大的阶级鸿沟,日益不平等的后果……当下的有识之士在探索另类实践道路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愿意跨越意识形态的重重迷雾,理直气壮地重新喊出“社会主义”这个名字。他们宁愿绕过这个名字和这个名字所指涉的内涵,宣称自己探索的是“另类实践”而绝不与“社会主义实践”沾边。

  也正因如此,朱羽老师的讲座对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和阐释才会显得如此重要,它不仅指出了重返的必要,也提出了打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全新的方法:超越辩护的层面,走向肯定性的解释。社会主义实践建构起的是以劳动者的生存、斗争和尊严,劳动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文化,它为危机重重的当下提供了可供反思的路径。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在知识上、学理上和实践上是说得清、立得住的;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不是在封闭的自洽逻辑中自说自话,而是在与传统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的多维对比中,开放的论争中,呈现出了它的优越和高超之处。当然,如今我们要继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也要深刻理解它的“难”,也即它在结构上的局限和难度。讲座在肯定性解释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了社会主义文化的“难”。

  正如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获得对封建阶级的全面胜利就必然包含了在文化上的革命一样,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也包含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它力图建立起一种“整体性”的文化,弥散在各个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里。在打破雅和俗、专业和业余、高精尖研究与通俗表达形式之间的等级和区隔,在形塑劳动者的美学的氛围,在文化创造的集体性、民主性、平等性……各方面,它都做出了优于资本主义文化的、独创性的贡献。它也发展了指向“新的严肃性”的文化象征形式,并构建出指向更加完整的“生活方式”的“社会主义文明”。在讲座所展开的肯定性和开放性的视野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文化生动的多重图景和样貌。

查看余下9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市场文化融入5000年文化,新中国30年文化不是市场文化
0条回复
跪族们连资本主义都玩不明白,要是蛮子们有这国力早就侵略抢劫去了!这群人是当了婊子还立牌坊,限制住了自己的手脚。
0条回复
重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把资本牢牢地圈住,终止收入水平赶超美英的无耻闹剧!
0条回复
重返之难,显而易见。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