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

2022-09-24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两句话,估计只要上过初中的人,都听说过,但是真正理解的人不多。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部分就用扣针作坊的例子证明分工合作效率高。

  一个小作坊,每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枚扣针。

  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分由十八个专门工人担任。固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二三门。我见过一个这种小工厂,只雇用十个工人,因此在这一个工厂中,有几个工人担任二三种操作。象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很穷困,他们的必要机械设备,虽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十二磅。从每磅中等针有四千枚计,这十个工人每日就可成针四万八千枚,即一人一日可成针四千八百枚。

  如果单干,没人能每天做出20枚。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末,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针也制造不出来。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合作、流水线生产,剔除多余动作之后,每名工人都埋头干最简单化,最标准化的某一个环节的工场的生产效率相比单干的手工工匠的生产效率是惊人的。即使没有采用机械,也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有没有读者想过,为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岁月,都没有出现这种扣针工场呢?

  出现这种扣针工厂,需要有几个条件:

  首先是相对丰富的农产品。如果农业水平停留在非常低的水平上,多数人土里刨食还吃不饱,哪有粮食供养这些全脱离农业生产的工人?如果农民辛勤劳作一年,刨除基本口粮以外,只能提供10%的农产品,那么供养这10名做扣针的工人及其家属,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名农民提供剩余农产品,什么样的社会能有这么多农民专门为扣针工人提供农产品?

  其次是精密的工具,控制品质,生产标准化的零件。分工合作的前提,是一个环节生产的零件,可以把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标准化的零件可以在下一个环节和其他环节生产的零件组装到一起。如果每一个环节的零件都相差极大,那只能每一个环节依据上一个环节生产本环节的零件,一个工匠从头生产到尾。那样的工场,不过是传统工匠的集合,对生产效率的提升的意义并不大。再说,非标准化的产品,到市场上也不便定价出售。一盒扣针,长短不一,有大有小,参差不齐,怎么定价?多说一句,到20世纪,有些军工企业生产的枪支的零件因为公差太大,不能通用,纯属工业化时代的耻辱。

  再次是能提供稳定和充足的原料、生活必需品和产品销路的市场。这样的工场能存在,必然不是孤立的。每天48000枚扣针,需要消耗大量的铁丝,圆头,白漆,包装盒……这些原料显然不是这个手工工场自己生产的。如果这个手工工场自己生产这些东西的话,10名工人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市场上买到。这需要大量脱离农业的人口。这10名工人所需的生活必需品,比如粮食、副食、盐、布匹也能在市场上买到。这些工人的产品也必须能在市场上出售,否则用什么去买原料和生活必需品?每天生产48000枚扣针,每年1752万枚的产量,显然不是一个小村庄或者一个集镇所覆盖的地区能消费掉的。这需要发达的交通,使商品可以在大范围内集散。

  又次要形成统一的市场,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国家。不然每个村子都是独立王国,遍地是半豪强半土匪的黄四郎,雁过拔毛,强抢明夺,商品怎么流通?中央武装能压倒地方豪强,需要建立在交通发达,便于大兵团运动,农业发达,中央能获得足够农产品,稳定供养一支常备军的基础上。必要的情况下,中央军还需要有火力优势,不然修筑在山顶上的坚固的城堡,完全可以经受数千甚至数万使用冷兵器的大军的长期围攻。如果每一个地区都有这样的钉子户,没有火器优势,就只能彼此退让一步,默许对方在一定范围称王称霸。

  最后,需要有一定的人口数量,才能实现有效分工。一个工场,至少需要10个人,才能有效地把生产扣针的环节分成流水线。一个市场,至少需要若干人口,才能消费这个工场生产的扣针。如果人烟稀少,那么即使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工厂,而是所有扣针都是工匠师傅在业余时间生产的。那样的环境中,如果强行组织这样工场,只会导致原料缺乏生产时断时续,工场中多数人大多数时间无所事事,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太多没有对应的消费者,同时,一些迫切需要的产品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生产。

  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才有可能有斯密开始提出的分工合作的扣针工场。这些条件包括并不限于:农业发展,能提供大量剩余农产品供养脱离农业的工人、军队和官吏;工业技术发展,能生产标准化产品;交通发达,商品能够流通,军队能够四处平叛;中央军有足够的火力,贯彻中央政权的权威;有足够的人口,让分工有效率。

  要实现手工工场的分工,农业剩余产品、工业技术发达、交通发达、武力发达,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只有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提供所有这些条件。在此之前,这样的扣针工场显然建立不起来的。

  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可以出现扣针工场了,就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在手工工场出现之前,农业由封建地主控制,工业由行会师傅控制。

  封建地主控制土地,农民租种地主土地,还有一部分是自耕农和雇佣劳动力的富农。只要垄断了土地,农村劳动力就跳不出地主的手心。一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地主不便垄断土地,就垄断其中的优质肥沃的土地和农具,同时限制农民的自由,免得他们脱离自己的控制去开荒。

  行会师傅控制行业准入,手艺,技术是其次,工具、原料和买家,都被师傅垄断。没有师傅的认可,外来劳动力进入一个行业,没有技术,没有工具,没有原料,没有买家。说是学手艺,其实是请求师傅允许他进入这个行业。学一门手艺,要先给师傅当若干年学徒,这些学徒形同奴隶,个别师傅除了无偿占有徒弟的劳动力,还要提出各种要求:比如《白鹿原》之中勺娃要被炉头性侵,《穆斯林的葬礼》之中梁亦清培养韩子奇的条件,是对方作为自己的入赘女婿。即使这样,许多人学艺很多年,也没有学到真本事——师傅既把他们作为奴隶使唤,又把他们当潜在的竞争对手提防。

  出现手工工场以后,社会改变了。

  行会师傅的手艺迅速贬值。行会师傅的扣针也许比工场的扣针更细致,但是价格必然贵得多。手工制造的扣针,迅速被工场的廉价货排挤出市场。行会师傅不再主导工业生产之后,便失去了对工业的垄断。行会师傅要么改行成为工场的技术总监,要么孤芳自赏维持自己的小作坊,最终生意不断衰落甚至销声匿迹。

  工业可以吸纳的就业人口不再受制于行会限制,迅速膨胀。过去,许多农民即使不满地主的剥削,也只能忍受,因为他们进城也没有工作。现在,工场向他们敞开大门。相比从农业上脱离出来的劳动人口,工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几乎是无限的。唯一限制劳动力进入城市的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包括农业歉收引发的城市缺粮、缺少纯净的饮用水、狭窄拥挤空气混浊的居所、被粪便、垃圾污染四处横溢无处排放的污水以及由此产生的令人作呕的臭气。尽管这样,还是有大批农村劳动力脱离农业进入城市。这是因为地主对他们的剥削和压榨,让他们更加无法忍受。农民大批脱离土地以后,原有的封建地主失去了经济来源,也失去了臣仆,他们要么破产沦为平民,要么改行进城开工场、开银行当产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要么把自己的土地租出去成为土地资本家,要么自己经营。无论他们的土地是租出去还自己经营,都会实现规模化经营,这种规模化经营以利润而不是控制农民为首要目的,主要产品是各种去市场出售的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作物。当然,他们也会种粮,前提是粮食的利润足够高。大批还没有主动进入城市的劳动力,被这种规模化经营被动撵入城市。这种规模化经营的例子,比如圈地运动,或者说羊吃人运动。

  手工工场取代传统工匠师傅,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为生产机械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工匠师傅的时代,也有一些精巧的机械被发明出来,但是却很难大规模投入再生产。这些机械主要用途是钟表或各种满足君王贵族爱好和收藏的高级玩具。一方面连手工工场的分工合作规模化生产都需要达到一定生产力水平,满足足够的农产品、统一的市场、足够的人口等前提条件下才可能出现,使用机械生产需要的前提条件自然更高。一方面,相比生产扣针,生产机械所需的劳动的数量自然更多,只有在出现手工工场,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才可能规模化生产机械。

  出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以后,产量和生产技术都迅速提升。许多曾经领先于时代的发明被制造出来,这些发明设计在工业化时代以前,可怜的生产力不支持生产这样的发明。即使制造了一两个样品,也因为制造数量太少,无法大规模试用和改进,成为最终的成品。所以,这些发明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或者半途搁浅。

  我们看一些天才手稿,感叹他们的遥遥领先于时代的发明,也能感觉到他们天马行空的思维被可怜的生产力束缚的悲哀。

  封建地主和行会师傅骑在城乡劳动者头上的历史至此结束,轮到产业资本家、土地资本家和金融资本家当人上人了。核心生产资料不再是农业用地,而是工业设备、城市土地和货币。资本家垄断工业设备、城市土地和货币取代封建地主垄断农业用地,垄断工业时代的经济命脉。

  新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更高,新型生产方式的蓬勃发展,原有的生产方式将迅速解体,随着原有的生产方式解体,原有生产方式控制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矿产、生产工具,将迅速被新型生产方式改造并吸收,使之融合到新型生产方式之中。在极短的时间内,一个旧的有机体迅速解体,一个新的更强大的有机体以原有的有机体的解体的残骸为养料野蛮生长。代表新型生产方式的一方将迅速战胜并吸收最终吞并代表原有的生产方式的一方。

  这种情况,对那些不愿意放弃封建地主和行会师傅特权的人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但是,他们根本无力抵抗,如果他们不肯顺应潮流,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找到合适自己安身立命的位置,他们就会被无情地淘汰。

  强行试图维持旧生产关系的国家,将在外来的商品的倾销中破产。如果这些国家试图采取闭关锁国的方式抵御外来商品,那就将被外来的暴力击溃。这些国家将沦为对方的殖民地,如同被寄生之后逐渐枯萎的宿主,为对方提供野蛮生长所需的各种资源。

  由于新兴的生产方式有更高的生产效率,以同样的资源可以生产更多的物资,所以既选择和平竞争的方式,也可以选择暴力压服的方式,取代原有的生产方式。

  我们重读《共产党宣言》,可以感受当年资本主义势不可挡地取代封建主义,封建主义在资本主义碾压性的生产关系面前,如同车轮前的螳螂一样被碾碎。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织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毁灭你,与你无关。

  决定两种生产方式和对应的生产关系胜负的,不是封建地主(贵族)、行会师傅和资本家的个人素质,而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在一定水平上,就会有一种效率更高的生产组织模式,这种模式有对应的生产关系。其他生产关系,在这种生产力水平下,都不如这种特定的生产关系生产效率高,这种生产方式就是这种生产力条件下处于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与之对应的生产关系,就是处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生产力由于天灾人祸发生了暴跌,那么旧的生产关系就会复活。

  比如,由于天灾人祸,某种不知名的的病毒导致农作物大面积绝收,城市出现饥荒。比如,由于某种原因,工业机械效率或精度急速下降,工业品质量大规模倒退,无法生产需要的工业品,大多数产品都是废品。比如,由于封锁或战乱,导致市场规模急剧萎缩,原料进不来,产品卖不掉。比如,由于战乱和瘟疫,导致城市生产停滞。

  这些情况下,城市的工业生产无法维持,城市人口不得不退回农村。这时,会出现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人口大规模减少,二是农村封建势力加强甚至复活。

  工业化时代,由于使用化肥、机耕、机灌、良种和农药,单位面积和劳动力的产出远远高于前工业化时代。一旦城市的工业生产停滞,工业化农业退回劳动力密集型农业,那么必然导致农业产量暴跌。这是人口大规模减少的主要原因。

  上世纪90年代的朝鲜即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朝鲜曾经是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循环中的一环,在1970年代美国向韩国产业转移以前,朝鲜劳动者的生活水平长期领先于韩国劳动者。由于苏联解体,朝鲜无法再获得廉价的化肥和能源,朝鲜的经济循环被打乱。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出现去工业化的趋势,朝鲜的工业产品缺乏销路。由于既缺乏化肥和能源生产粮食,又缺乏工业品的销路换取外汇进口粮食,朝鲜直接出现了饥荒,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经济大规模复活,人口迅速减少或是死于营养不良或是逃离朝鲜去韩国。不过,朝鲜的饥荒并没达到毁灭城市的程度,人民军还没有被瓦解,所以封建势力还没有复活。另外,如果当时被生产循环抛弃的是韩国或日本,可能结局比朝鲜还惨。因为韩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比朝鲜还高,对外来的化肥和能源的依赖比朝鲜更严重,内部没有配给生活资料的体系。

  北韩陷入恶性循环。没有廉价的燃油与原料,北韩无法让工厂维持运转,这意味着北韩没有货物可以出口。没有出口,就没有强势货币,没有强势货币,就无法进口燃料,没有燃料,就无法发电。煤矿没有电力无法开采,因为矿坑需要电力帮浦抽出坑内积水。煤的缺乏让电力缺乏更加恶化,而电力缺乏进一步使农业减产。就连集体农场也无法在停电的状况下正常生产。北韩贫瘠的土地要养活两千三百万人口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提高农业产量所需的农业技术必须仰赖农业灌溉设施、化学肥料与除虫剂,但这些都需要电力,生产肥料与药剂的工厂缺电缺料根本无法开工。北韩开始缺粮,挨饿的民众没有力气工作,产出又进一步下降。北韩经济开始象自由落体般直线下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不总是进步的,完全可能出现倒退。当生产力因为天灾人祸出现倒退的时候,生产关系也会倒退。

  高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效率更高,对生产力的要求也更高。低级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生产效率更低,但是对生产力的要求也低。最原始的生产方式,采摘渔猎经济,生产者只要有一双手即可。

  一个社会采取什么生产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相关条件。从长时间维度看,社会生产最终总会选择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生产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中国南宋和明末,都曾经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转化生产力野蛮膨胀,产生的物质资源转化为军事资源的绝对优势以前,都被来自北方更落后民族的军事优势扑灭了。但是,最终在19世纪中国还是被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生产力所产生的物质资源攻陷。

  当然,虽然西方的封建势力远不如东方发达,但是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方发展壮大也并不容易,否则也不会有漫长的中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方的崛起与四大发明密切相关。火药打破了封建贵族对武力的垄断,决定战场胜负不再是谁的武士武艺高强,谁能笼络尽量多的武士,而是谁的钱多、枪炮多、火药多、动员兵多。大人,时代变了!十年苦练,一枪撂倒。一队骑士,一炮报销。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打破了僧侣、贵族、工匠师傅对文化和知识的垄断。毛主席说过:枪杆子、笔杆子,造反需要这两杆子。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也离不开这两杆子。指南针为远距离航行提供了可能,发现新大陆带回了高产作物,有了马铃薯、玉蜀黍、番薯、花生,人口开始暴涨,为手工业分工生产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资本主义还找到了不受封建主义控制的法外之地,在这里发现了不受封建主义控制的财富和生长空间,开始野蛮生长。航海技术发达,商人可以狡兔三窟躲避封建贵族的压榨,可以跨洋贸易赚取惊人利润,冒险家和殖民者可以贩运黑奴、掠夺殖民地。这些暴发户的财富不是来自土地,也不受制于土地。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聚敛大量财富,这些财富后来成为商业资本、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

  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总能以物质资源的优势,压到生产效率较低的对方,剥夺对方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源,并把这些物质资源融入己方的生产循环,为己所用。

  无论是生产力进步还是倒退,在生产力达到一个新阶段以后,如果想顽固地维持旧有的生产关系,那么就会被新式的生产关系所粉碎。生产力上升和下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都不乏范例:生产力上升,封建地主和行会师傅被淘汰,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生产力骤降,朝鲜的计划经济濒临解体。

  但是,从长时间维度上看,生产力总是向前发展的。相对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倒退并不容易。

  中国南宋和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能被扑灭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野蛮生长的地步,不能在对北方落后民族的战争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虽然这些民族的生产方式落后,但是游牧和渔猎采摘的生产方式使这些民族的男子都是优良的骑兵和射手,要在军事上压倒这样的民族,需要更强大的物质优势。这种物质优势,需要到拿破仑时代,军队大规模列装射速和精度达到一定水平的燧发枪和发生榴霰弹的轻便野战炮,才能体现出来。

  真正制服全民骑射的草原民族,则要到机枪和坦克的时代,淘汰骑兵。草原民族可以购入后装枪甚至弹仓步枪,把骑射的弓箭变为步枪,但是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无法支付长期使用机枪和坦克的成本。至此资本主义的物质优势彻底显露出来,压倒其他生产关系。过去动不动南下劫掠的游牧民族也变得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了。

  要已经大幅度提升生产力水平的社会化大生产退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就要出现农业长期绝收、生产技术失传、市场(或其他分配体系)瓦解、国家四分五裂、人口大规模缩减一个数量级等条件之中的一个或几个导致现有的工业化生产彻底崩溃、无以为继。对一个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大国来说,除非遭遇小行星撞击,否则即使遭遇核打击,也未必能满足这样的条件。

  生产力的倒退需要灾难,生产力的倒退也会产生灾难。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退回农业的封建社会,可怜的生产力连现有的一半的人口都养活不了。即使活下来的人,生活水平也会极大下降。不提农产品产量绝收式暴跌,只看工业产品,如果扣针产量从每人每天4800下降到每人每天20,扣针会成为极其昂贵的消费品,一把剪刀,一把菜刀,一把锄头,一件衣物都会成为珍贵的家什。此外还会有大量的次生灾难,比如,中世纪鼠疫和天花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死者的衣物往往成为重要的遗产被亲友瓜分继承,跳蚤和病毒通过衣物传染他人。比如,痢疾和霍乱的流行也与没有自来水净化技术缺乏纯净的饮用水和烧开水所需要燃料昂贵有关。这样剧烈的生产力水平崩溃,必然引发人间灾难、社会动乱和强烈的反弹。

  统治阶级个人或团伙如果试图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让生产力倒退,就会被其他的力量所推翻。这样的统治阶级个人或团伙,在生产力效率方面必然是落后与竞争对手的,必然无法在物质上压到对方,而将被对方在物质上所压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力量会得到来自民间的支持。生产力发展,意味着大多数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民间的选择是很明确的。推动生产发展的力量获得来自民间的支持,有物质资源的优势,对抗保守反动的个人或团伙,最终的结果是可以预期的。某种意义上,生产力水平决定政权组织形式,以后会谈这点。

  所以,当一种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已经脱离萌芽状态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使生产力水平大幅度下跌,导致前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复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倒退,必然会遭遇强大的阻力,除非灾难强大到足以彻底压制生产力的地步,否则天灾会被克服,人祸会被镇压。

  即使生产关系不进化,采用同样生产关系的生产组织者之中,高效的组织者也会取代低效的组织者。秦末以来至鸦片战争,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新生的以能力组织起来的政权总能取代陈旧的以血缘和裙带关系组织起来的政权。

  从长时间维度看,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总会被生产力克服,新的生产关系总是要取代陈旧过时的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与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类似,我们可以认为苏联是社会主义的萌芽。

  经过19世纪的资本主义大发展,资本主义经历了全球化和垄断化的过程,人类社会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此时,一面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相对贫困,一面是工业化以后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生产受到资本家的账本的压制,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大量的产能被闲置。

  这种情况下,只要否定利润对生产的决定权,打破私人对生产资料的垄断,就能使生产力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现实也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一战时期,各国施行的战时经济,即由国家控制生产过程,生产按照计划而不是利润而运转,各国的生产力都达到一个极高的水平。理论上,只要把生产目标由生产军需品改为生产机械设备和民用消费品,那么生产力水平自然会有极大提升,多数人的生活也会极大改善。

  但是,由于国界存在,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全球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并不相同。首先爆发革命的不是生产力最发达的美欧,而是生产力最落后、劳动者生活最痛苦的沙俄。

  社会主义萌芽从诞生就先天不足,沙俄生产力极不发达。沙俄是列强之中工业水平除日本外最低的国家。

  这就导致了:第一,苏俄(苏联)发展社会主义必然和完成工业化同步,民众负担极其沉重。第二,苏联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国防和军工,民众的生活始终处于准战时状态。第三,由于基础薄弱和技术封锁,苏联的工业水平始终落后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第四,苏联建立后,美欧国家为缓解国内革命压力,对劳动者采取怀柔政策,经济危机缓和,美欧劳动者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第五,由于生产力并没有达到最高水平,苏联国内生活资料分配向高级干部倾斜,勃列日涅夫为代表官僚取代革命者成为干部主要来源后,高级干部与普通群众之间的生活隔离越来越深,普通群众迫切需要生产向生活资料倾斜大幅改善生活水平,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之流则把大量的产能用于军工和战争忙着争夺霸权。第六,苏联高级干部的生活水平并没有遥遥领先于美欧大资本家。勃列日涅夫生活虽然豪华,死后汽车别墅被国家收走,子女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叶利钦等高级干部看到了国有资产化公为私,自己成为买办,可以为个人带来的惊人的实际利益。

  苏联社会主义萌芽失败的原因,与中国南宋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失败的原因类似,生产力不够发达,不足以在现有生产力条件水平下,压倒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从长远看,现代工业资本主义的滥觞没有出现在人口众多封建势力强盛的东亚,而是出现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欧洲,没有出现在农业发达封建势力强盛的法国,而是出现在农业相对落后航海发达的英国。

  虽然中国的两次资本主义萌芽都被扼杀了,但是并不代表资本主义不能取代封建主义。一旦条件成熟,资本主义就能在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的欧洲的岛国野蛮生长,然后用廉价商品和坚船利炮征服了世界。

  今天,全球垄断资本主义再次陷入困境,全球进入滞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大规模取代传统劳动,以智能化和热核聚变为基础的新工业革命随时可能来临,社会主义萌芽是否再次挑战资本主义,能否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拭目以待。

  资本主义的第一个弊端,有效需求和产能不对应,私人所有制严重压制产能,导致经济大萧条,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彻底爆发出来。资本主义的第二个弊端,经济奴隶疲于奔命缺乏创造力,低级简单劳动价值没有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显露出来。

  由于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从事简单劳动,未来的生产将越来越依赖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望取代的人类的创造力和灵感,在提供创造和灵感方面,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明显优于使用经济枷锁强迫劳动的资本主义。不理解这方面的人,可以参考境外人性化、福利化的人工智能大厂的管理方式,以及各大研究机构给予高级研究人员终身教授等身份的管理方式,让劳动者从经济枷锁下解放出来,不再因囊中羞涩而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所困扰,以研究为乐趣,以创造为劳动主要形式。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研究人员每天为各种生活开支的经济压力所压垮,为生存而奔波,每天困在一刻不停的流水线上、996的格子间里、不断接单送快递的路上,没有属于自己思考的时间,即使有一点零碎的时间也精力枯竭,只想刷刷快手抖音放松一下,他们还能有多少创造力?

  在人工智能的时代,简单重复的低级劳动失去价值,劳动者越自由,灵感和创造力越强,生产效率越高。社会主义的自由人比资本主义的电池更有生产力!

  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阶级、组织或个人,以及相应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必将被生产力所推翻。这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陈旧的落后的势力,要维持其统治,就要垄断核心生产资料掌握分配权;要垄断生产资料,就要维持落后的生产关系;要维持落后的生产关系,就要压制生产力;压制生产力的事物,最终将被生产力推翻。这是一个逻辑链条,本节分析了逻辑链条的后半部分,其余部分以后再分析。

  读者可以记住一点,除非发生彗星撞地球式的天灾,否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容易倒退的,即使二战那样级别的人祸,人类历史也没有倒退。全面核战争那样级别的人祸会不会导致人类退回封建社会?目前看,也很难。

  【文/安生,红歌会网专栏学者】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2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