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海天酱油,“双标”了吗?
最近海天酱油“添加剂”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作为一个酱油爱好者,我来说两句。
如果你不信海天酱油这些“工业化产品”,也可以自制大酱汤,自己买点黄豆回来发霉,弄成毛茸茸的豆豉,然后用豆豉来酿造酱油......只有一个问题,这种古法酱油,也是加了食盐的,严格意义上讲,氯化钠也是添加剂。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大部分时候都没有吃过买的酱油,都是我外婆用一个坛子酿出来的豆豉酱,炒菜、下饭都用它,但说实话,用这种原生态豆豉酱烧的红烧肉和鱼,都有浓烈的豆豉味,太齁了,远不如工业化流水线上制造的酱油更百搭。
还有这些黄豆,你不知道它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你得去请教一下崔化钠先生。
海天酱油也有0添加剂、非转基因大豆的版本,价格也不贵,各大平台、超市、小卖部都能买到,并不是谣言中说的“特供国外”,实际上国外的食品调味品也是使用添加剂的;如今这种快消类食品和调味品,配料表上都把各种成分写得很详细,你有这种需求,为什么买东西的时候不去好好看配料表?
你要问我吃什么?对不起,我就喜欢添加剂,不太喜欢什么“古法”、“原味”,当年有味精的时候我烧汤一定要放味精,现在有鸡精的时候我炒菜一定要放鸡精,炖牛肉我要放嫩肉粉,烤肉我要放各种酱汁和孜然粉,煮火锅更是要放杂七杂八一大堆调料.......今天没有添加剂,实际上根本没法做饭。
讲难听点,我家一岁的儿子吃的婴幼儿酱油,也是用了“添加剂”的,而且一点不比“0添加”的便宜。
我们今天喝的可乐、雪碧、啤酒以及所有碳酸饮料,都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防腐剂,讲道理,二氧化碳也算添加剂,今天很多减肥人士一定要喝的“无糖饮料”,其实都添加了一大堆“代糖”或者甜味素,这些玩意儿同样是添加剂。
现在的婴儿食物中同样大量使用“添加剂”,市场上常见的婴幼儿米粉配料表大多都列了好几十种物质,尤其是一些名称看起来很“化学”的物质,如盐酸硫胺素、核黄素、二十二碳六烯酸、花生四烯酸等等。其实都是营养强化剂,比如果蔬粉是增加米粉口感,强化维生素,乳白蛋白、奶粉的添加是为了强化奶类营养,其余的诸如醋酸维生素A、焦磷酸铁、盐酸硫胺素、核黄素等则是强化维生素和矿物质.....婴儿食物中没有添加剂还不行!
添加剂到底有没有害?我说不好,但我知道,在没有添加剂的农耕社会,中国人的寿命只有30岁;在新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后,大家都用上添加剂之后,人均寿命达到了78.2岁,已经超过了美国......当然我这是在放屁,添加剂不会增加人的预期寿命;然而有些人有没有反思一下,经过严格、科学控制下的添加剂,对人的危害是不是有你们渲染得那么大?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是都在放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