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民:精英们似乎完全忘记了薛暮桥先生所说的秘诀和原则
【摘要】薛暮桥院士总结抗日根据地经验指出,要稳定物价,必须禁止法币流通,让本币独立自主地占领市场,同时控制发行货币数量,使之符合市场需要。其原因在于,法币大量流入解放区,必然就有等价的物资流出解放区,被别人掠夺,不仅带来巨大损失,还严重影响物价。
薛暮桥院士是新中国第一代经济学家和高级经济官员之一。曾长期在敌后根据地参与和负责货币和财经工作,解放后又亲身参与中国两个经济体制建设,在毛泽东时代,先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秘书长兼私营企业局局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物价委员会主任,1955年评为学部委员。1979年因出版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等畅销著作,从而被誉为是市场经济开拓者,后被评为我国十大经济学大师之首。
薛先生曾在其著作《我国物价和货币问题研究》介绍,1943年参与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日货币斗争,当时他经过调研,提出要稳定物价,必须禁止法币流通,让本币独立自主地占领市场。因为第一,法币大量流入解放区,必然就有等价的物资流出解放区,被别人掠夺。第二,法币不断贬值,使持有法币的解放区人们同样受到损失,等于向国民党政府纳贡。第三,如果允许它大量融入解放区,解放区就无法制止通货膨胀和稳定物价。根据地领导人采纳了薛先生意见,决定从当年8月份起,停止使用法币,鼓励人民自行到蒋管区购物,或者到根据地的北海银行兑换北海币,由公家商店用于从蒋管区购物。此后法币很快就下跌到1法币合北海币6角,到年底跌到6元法币才能兑换一元北海币了。此后,北海币远比法币和伪币稳定,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货币。
事实上,最早是1941年1月28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就发布布告,禁止使用法币了。由于抗战开始时,当时国共达成合作,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部队接受国民政府领导,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服从国民政府制定的法律,包括货币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印制发行的法币,国民政府提供军费,边区自然不可能禁止法币。
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依赖国民政府提供军费给,但这笔钱很少,从1937到1940年,总计约3000万元法币[1],后面就停发了,而且法币总是在不断严重贬值。根据国民政府的物价统计,有学者对100元“法币“购买力做过这样一个对比计算∶1937年可买两头黄牛。1938年可买一头黄牛。1939年可买一头猪。1941年可买一袋面粉。1943年可买一只鸡。1945年可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买1/6香皂。1947年可买一粒煤球。这是因为,在1942一1945年这几年内,法币增发了10168亿元,较1941年底增加了67倍。发行指数亦从1941年12月的10.76增加到1945年12月的738.45。各年的发行增长率平均在两倍以上。当时国民党军队拨发的经费都上涨十几倍,但供给我党抗日部队的经费仅增长10%,由于领到的军费很少,而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扩张很快,从改编时5.5万增长到1940年底40万人以上,早就不敷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