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新:恢复劳动者人的尊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休闲意蕴
作者简介:
吴文新,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化理论和休闲价值观。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休闲价值观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15BKS005)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学术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从休闲学的视角研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会发现,这也是一部休闲社会学和休闲伦理学的经典著作。它揭示了19世纪前半叶工业革命狂飙猛进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的工作-生存-享受和发展状况,比如机器排挤工人造成严重失业,高强度过长劳作使工人丧失正常生活基础,机器“青睐”女工造成儿童失养和家庭破裂,恶劣的生产环境使工人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冷酷的工厂制度使工人变得麻木、冷漠;而工作之余的生存、享乐及其环境又给工人健康造成另一种致命威胁,缺少教育、贫穷、强制劳动以及人口过于集中使工人精神颓废、道德“堕落”;英国工人阶级毫无人之尊严,深刻的根源在于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竞争无度压低工人工资收入、极端提高劳动强度,根本上掠夺了工人得以恢复和休养、娱乐和享受乃至锻炼身体、发展爱好的休闲。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如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休闲;人的尊严;人的发展
本文原载《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7期,参考文献及注释请参见本刊原文。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独立而巨大的贡献,就连他青年时期的著作,迄今依然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价值观的光辉。本文试图探析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下文简称“《状况》”)一书,看他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确立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必须解放并恢复人的尊严的学说的。为此,我们从休闲学的视角解读这部著作,并发现它的休闲意蕴及现实意义。
一、恩格斯的“闲暇”利用及研究工人阶级状况的休闲学视角
如果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种思想的批判,那么恩格斯的《状况》就是一种现实的批判,利剑直指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给工人阶级造成的苦难。他在开篇《致大不列颠工人阶级》的信里这样写道:“我放弃了资产阶级的社交活动和宴会、波尔图酒和香槟酒,把自己的空闲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和普通工人交往;这样做,我感到既高兴又骄傲。”“感到高兴,是因为这样一来我在了解你们的实际生活时度过了许多愉快时光,否则这些时间也只是在上流社会的闲谈和令人厌烦的礼节中消费掉。”这一方面体现了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关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青年恩格斯身居上流社会是如何度过他的闲暇时光的。恩格斯在《序言》里说,“我曾经用了21个月的时间,通过亲身观察和亲自交往来直接了解英国的无产阶级,了解他们的愿望、他们的痛苦和欢乐,同时又以必要的可靠材料补充自己的观察”,由此以强有力的事实和数据揭示了19世纪40年代前后英国工人阶级非人的生存状况。即使面对当时英国工人阶级那样的贫穷和“堕落”,恩格斯依然确信他们“是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相一致的人,是一个伟大的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并且他们“作为‘统一而不可分的’人类家庭的成员”是“真正符合人这个词的含义的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