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兴亚:关于当下公有制企业的几个认识误区
在这里,首先涉及的是一个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路径问题。因为在资本发展的历史上,是先有了前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即商人资本和高利贷资本这些资本的“太古形式”,然后才有了“产业资本”这个资本的现代形式的。而马克思的“资本一般”的概念和“资本的一般公式”,都是从现代资本而不是从现代资本和古代资本中抽象出来的。而产业资本(即工业资本,它们在德文中是同一个词或词组,在英文中也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形式,资本的其他形式都是从产业资本中派生出来的并且处于从属地位。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共性和交往关系”,因而资本的一般公式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运动中而不是从古代资本和现代资本所共有的运动形式中抽象出来的。仅仅由于这只是“直接在流通领域内所表现出来”的资本运动形式,所以它才同样也适用于古代资本。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的认识问题上,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认识的历史上,也并不是先有了“什么是资本”这个一般的概念或“定义”,然后才倒过来去判断古代和现代的资本哪一个是或者不是“资本”的。因而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看,自始就并不存在“古代资本之所以也叫资本,是因为‘它们都是借助商品流通活动进行价值增殖的’”的问题。而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不能从抽象和一般的“定义”出发,再根据这个“定义”来判断客观事物是否与这个“定义”相符合,然后来判断它是否属于这个事物。而是应当倒过来,通过对古代资本和现代资本这两个不同事物的具体分析,才能够更好地认清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同样,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类“资本”的性质和属性,也不能单纯依据它们是否符合马克思所指出来的那个“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一般公式”来判断。否则就会闹出诸如“如何证明我就是我”一类的笑话了。因为,“我就是我”是一个事实,是无法用“我”是否符合“我的定义”来证明的。相反,只要我用我的存在和实践证明了我的存在,也就证明了“我就是我”。例如,说个笑话,只要我打了某人一拳(先声明:我可不是鼓励打人的哈),疼的是他而不是我,就足以证明我不是他,他也不是我,因而也就足以证明“我就是我”了。
马克思曾经说过:正确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大意,没去查)。但是,如果问题提得不对,那么答案自然也就会是否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