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淄博烧烤”冷却后的思考


  “淄博烧烤”,这四个字,像一阵飓风,伴随五一小长假,突然而至,气势磅礴,裹风带雨,创造了数十年没有过的一种壮观的商业奇迹。

  于是在热潮消退后,人们在思考:这个突然而至的消费狂潮,到底为什么出现?若说烧烤之美,原料之丰富,山东淄博怎么比得上内蒙和新疆,还有誉满天下的四川、重庆,哪一个不为淄博所望尘莫及。如果说旅游热点,三山五岳,天下胜景,数一百个也轮不到淄博啊!淄博,一个曾经热闹过的工业城市,毕竟名不见经传呐。

  于是,人们开始研究这一奇特的现象。

  有人说,三年疫情,人都憋坏了,如今,世界忽然恢复了自由的呼吸,人们便像一瞬间进入狂欢的喜悦,像潮水一样涌出门外。但为什么偏偏又是涌向小小淄博?

  也有人说,淄博的书记、市长、文旅局长,一套班子太棒了,施以魔法奇术,绝对有高招,他们这帮人都应该调到北京工作(当然这是幽默),他们创造的奇迹,是城市治理的一种超级模板。

  也有人说,这绝对是一种文化策划,淄博请到了高人,否者,人们跨越千山万水,到山东淄博吃一顿烧烤,值吗?简直充满荒诞。

  这些分析,有道理吗?有,可又不完全是这样,我认为,这些分析只说出了问题的一小部分,并没有说出问题的全部和实质。

  为什么千军万马涌向淄博?为什么跨越千山万水向山东出发?为什么让山东五一经济同比增长百分之四百四十七?今天人们为了到山东淄博吃一顿火锅来一把烤串,但烤串火锅,再美美不过重庆,再好吃比不上四川,要说品质原料,一个内陆小城市,怎能比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大草原呢?但是人们偏偏来到了小小淄博城。

  照我说,这是一个民族对真善美的呼唤,这是华夏儿女对知恩图报道德传统的回归。那一年,当人们对新冠谈之色变,一批大学生被隔离在淄博,厚道的淄博人没有像躲避瘟神那样来躲避这些大学生,而是真诚地伸出双臂拥抱了孩子们,或许那顿在山东人看来并不起眼的火锅肉串,让这些风华正茂的学子们看到了善良并没有泯灭,品味了人间的温暖,让他们看到了在这个都说唯利是图的年代,还尚存点燃道德之火的星光,或许,莘莘学子们便从那时开始酝酿报恩的计划。

  已经很久很久了,自从市场经济把有些带血的资本如潮水一样引向中国,人们忽然发现,那些中华民族最美好的道德传统竟然与我们这个民族渐行渐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曾经一个时期,人们甚至说,社会道德以无可挽回的步伐在迅速后退,大家都在抱怨今不如昔,在道德也按价计算的大环境下,人们都觉得这怎么都不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