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欧洲右翼势力的涌动
据新华社6月26日报道,这是该党自2013年成立以来首次赢得地方行政长官选举。
这个地方选举进行了两轮。第一轮,两位候选人所获得的票数都没有过半。在第二轮选举之前,该地区的社民党、绿党、左翼党均呼吁选民在决选中支持另一位候选人克佩尔。但最终还是泽塞尔曼以52.8%的得票率成功当选。
德国选择党的前身是一群经济学家在2013年2月6日成立的“反欧元团体”。在欧债危机的背景下,选择党迅速崛起,得到部分精英和民众的认同与支持。随着2014年、2015年难民危机愈演愈烈,选择党抓住难民问题大做文章,抨击默克尔政府的难民政策,抛出了反难民、重设边境管控等政治诉求,民众支持率不断攀升。
近年来,选择党内部极端右翼势力日益壮大,存在急速向右的危险。目前领导班子基本都发表过具有极端色彩的攻击性言论。选择党之前一直拒绝和右翼极端运动组织“爱国欧洲人反对西方伊斯兰化”(PEGIDA)建立联系。然而,如今离大选只剩四个多月,选择党为壮大势力,首次公开表示要与该运动组织并肩作战。可见,选择党有加快向右的可能。
有德国媒体分析说,德国选择党这次在地方行政长官选举中获胜,并不是因为候选人泽塞尔曼有多么优秀,或者在执政方面有多大的能力。选民们之所以把票投给他,主要的原因在于德国民众对现在德国三党联合执政表达出强烈的不满。
德国所谓红绿黄三党联合执政以来,正赶上俄乌冲突爆发。德国紧跟在美国身后,过分追随美国,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武器军火。这些行为导致德国通货膨胀率急速升高,民众生活苦不堪言。北溪管道被炸,德国政府什么话都没说。可见德国政府心里明白这事是美国干的。但是他们就是不敢有一点不满的表示。虽然民众强烈要求德国政府调整政策,不要过度追随美国,但德国政府并不愿意接受民众的要求。所以现在德国大多数民众都表示三党联盟的执政存在很大的问题。
在默克尔执政时期,由于推行了相当宽松的难民政策,早就引起相当一些民众的不满。德国右翼政党也借机大做文章,挑起民众对难民或者移民的强烈不满。相当一些右翼政党在难民问题上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这给德国执政当局以较大的压力。
在法国,右翼势力扩展得范围也很快。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在上次法国总统大选中,也曾经严重地威胁到现任总统马克龙的连任。德国与法国是欧盟的所谓引擎国家。这两个国家的政治动向,对欧盟中其他国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如果欧洲的形势照着目前的趋势走下去,就有可能在哪一天,在欧盟的一些国家内,真的发生了右翼政党上台执政的情况,那么欧洲必然会出现政治上的较大的震荡。其中所带来的后果至少会包括:欧洲一些国家不会再跟在美国后面,全力支持乌克兰;欧洲的战略独立的倾向将更加突出和明确;欧盟内部出现更大的裂痕,甚至有可能出现分裂。跟在美国身后的这批队伍就更不好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