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根良:国家财政与疫后重振中国经济的战略构想

2023-07-27 1065 0
作者: 贾根良 来源: 红色文化网

  摘要:疫情过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不亚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外部需求崩溃的危机,它们共同的挑战都是最终消费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的问题,而非单纯的总需求不足问题,其原因就在于中国高效率投资的供给效应远超国外市场和国内私人部门吸收其产出的需求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经济政策的重点应该是解决最终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加大国家财政支出是其主要措施。2008年的“四万亿投资计划”错将投资而非解决最终消费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作为政策重点,从而产生了新的生产过剩,新旧生产过剩的叠加引发了随后的紧缩,从而导致了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和失业增加,新冠疫情的冲击使这种局面更加严重,致使目前的中国经济存在着陷入“慢性萧条期”的危险。为了尽快地摆脱这种困境并使中国经济重归“中高速增长”的轨道,我国在今后十年左右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开支持续地和大幅度地增加劳动者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公共服务消费水平,以解决最终消费需求问题,这也是解决目前失业问题的根本性途径。为此,论文提出了四条主要的政策建议:较大范围实施就业保障计划,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解决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并在预防通货膨胀的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革命和下一次工业革命等方面进行战略性投资。

  疫情过后如何重振中国经济是目前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焦点和热点问题。本文旨在从国家财政的视角对“四万亿”投资以来中国经济的演变和目前有可能陷入“慢性萧条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第一部分在讨论了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后指出:为了使中国经济避免坠入“慢性萧条期”的困局并再次将中国经济带上中高速增长的轨道,国家财政在今后十年左右将需要前所未有的高赤字率,这不仅是阻止自2014年以来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的唯一选择,也是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的必然之举。但是,由于人们仍受3%财政赤字率神话的支配,所以,破除财政赤字的认识误区是重振中国经济的关键,本文第二部分对此进行了讨论。在破除了财政赤字的误区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国家(中央)财政的钱化到那里去的问题。为了探寻财政支出的方向,避免“四万亿”投资及其随后紧缩的覆辙,论文第三部分通过对其反思,提出了不同于目前两种对立观点的新解释。论文最后针对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军事凯恩斯主义”,提出“人民凯恩斯主义”的概念,并概要性地指出了中央财政支出的主要方向。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