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与社会主义——非常人行非常事(上)
“十月革命”胜利已经100多年,十月革命和苏俄能够成功,最关键在于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所以十月革命“成也列宁”。但是,曾经强大无敌的苏联早已经不在,苏联兴亡的原因纵然有千百个,不过归根结底还是与原苏联党政军领导未能长期执行列宁主义,未能与时俱时,持续改进和优化党的执政方针和政策。当然,俄共(布尔什维克)和苏联的缔造者列宁,仍然是我们公认的伟大革命领袖和革命导师——这些永远都是毋容置疑。
列宁是俄共(布)、苏联的缔造者,他的性格,他的思想,他所倡导的主义,都深深引导着俄共(布)、苏联的发展。
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苏联的兴亡在人类历史长河只是一瞬间,但是苏俄自出现以来就不为西方世界所容忍,不论是好或是坏,都为西方世界视为强敌,因此各国之间相互争斗永远也不可停止。尽管如此,无谓的争斗还是可以避免的,保全自己才可以长久发展,从而赢得最终胜利。
不过,自列宁之后的苏联领导人,过分强调争斗,这种争斗是扩大化的,争斗不仅来自外部也有内部的(甚至是同志间、党群间)。苏联主动向外输出共产主义运动,无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或者人民)的差异和个人感受,无限放大争斗,从而将苏联引向失败。这就是今天的我们,在纪念“十月革命”和“列宁”时,可以想到的。本来“争斗”可以不是苏共、苏联的唯一选项,但是因为扩大化的争斗却使一个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政党丧失方向,这也是“苏联兴亡”给我们若干启示中的一个重要道理。
一、十月革命的意义在于俄式革命的示范性——从此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真的来了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1917年俄国革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的重要阶段。因发生在俄历(儒略历)1917年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1917年是俄国最革命的一年,早前先是进行了“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下台,罗曼诺夫王朝灭亡,俄罗斯帝国政权瓦解。但是革命成功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列的情况——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一个还要为帝国荣誉而战,一个却要面包不要战争。事实证明,当经济面临奔溃,荣誉远不及面包重要,革命在优秀政治家的促动下仍将进行。
1917年4月17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的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列宁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勇于修正不切实际的理论去迎接现实的挑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