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军:人工智能或是中国经济下一个爆发点

2023-12-22 610 0
作者: 顾文军 来源: 环球时报

  科技进步是经济繁荣的发动机,从2010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到现在的电动车大潮,近十几年来中国一直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突出,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那么中国科技发展的下一个爆发点可能是什么呢?我认为答案很可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它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更大的繁荣,或将推动中国领跑世界,具体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的制造业优势将有助于建立中国在智能化时代的竞争优势。

  首先,制造智能化一定是在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实现的,不可能凭空出现。中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智能化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如果制造业空心,制造业智能化只能是无米之炊。其次,制造业的智能化是出现在制造自动化的基础之上的。近些年来中国制造出现了迅猛的自动化浪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工业机器人的使用率飙升。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总销量首次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中国机器人年安装量占全球的52%。不光在总量上领先,中国制造业机器人使用率也居全球前列,2022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最后,实现制造业自动化之后,还需要其他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如数据实时传输的物流体系、在线支付和网购系统。这些现代基础设施在中国早已得到大范围普及,但在一些西方大国仍处于建设阶段。

  以上差距带来了东西方智能制造方面的差异。2014年前后,德国和美国掀起了一股工业智能化风潮,德国将其称为工业4.0,美国将其称为工业互联网。我们曾咨询德国相关人士,他们认为在德国这种母机制造强国,工业4.0是生产设备供应商和设备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如果生产过程出现问题,在工业4.0的条件下,只需要观察生产数据,用数据来调整生产程序和流程,完成设备供应商与产品制造商之间的供需合作。

  而在中国,工业4.0被定义为全过程的智能化,简单来说就是顾客在网上下单,工厂根据订单调配设备,把产品生产出来,覆盖了设备的整个过程,能够实现实时响应的智能化。

  所以中国智慧工业与德国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之间差异的背后是制造底蕴与智能化基础设施的不同。马云曾对此做过清晰的表达,德国的工业4.0跟中国没关系。德国的工业4.0实际上是以大型装配行业为主,而中国智慧制造是制造智能化与互联网+的混合体。

  所以随着以机器视觉、大模型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制造能效大幅提升的同时,必将进一步建立中国制造业的优势。

  第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3.0%,所以在某些方面来讲,服务业可以说是比制造业更为重头的产业。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