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学习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性任务
学习素质教育应作为教育改革的战略性任务
——读林毓錡教授《论学习与教育》一书的体会
郝贵生
近日,收到西安交通大学老朋友林毓錡教授的大作《论学习与教育》,读后感受颇深。
林毓錡教授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校,1958年随校西迁。2020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表扬了他们这一大批老教授的“西迁精神”。林教授原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高等教育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主编参编过多部专业书籍和撰写过多篇专业论文。1980年开始系统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才规律。1987年出版专著《大学学习论》,1999年出版《大学学习学》,发表学习与教育方面的论文几十篇,曾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会多届理事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
我与林教授是1999年在我校(天津师范大学)召开的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认识的。2001年我又参加了在西安交大召开的第六届学术年会,与林教授和西安交大的其他研究学习问题的领导和老师有了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当时的西安交大副校长于德弘教授当选为第六届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之后,我一直参加该学会的活动,多次聆听林教授的发言,阅读其著作和论文。对我研究学习问题的启示和帮助太大了。我在我写的有关著作和文章中多次提到林教授对我的帮助。后由于退休等原因,我们分别不再参加研究会的活动,但我一直与林教授和于校长有电话和微信联系。他在西安交大高教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下,近日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毕生从事学习与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并很快给我寄来了这部著作。
因我曾经读过林教授的部分论文,也对林教授研究学习问题的过程多少有所了解。此次重读,更有深刻的体会。
一、努力学习林教授对学习科学的孜孜不倦的研究和开创精神
黑格尔说,熟知的东西并非真知的东西。学习现象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再熟悉不过了,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把它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过学习现象,但他们大多是照抄照搬西方的心理学和教育学,基本不结合中国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的实际状况。天津市原南开大学高教研究所研究员,也是天津1949年解放时的进城干部,曾经担任过市河西区、南郊区教育局长的郑秉洳研究员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大中小学生“不懂学习,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从80年代初他就拿出大量精力研究学习现象,也出版多部教材。退休之后,还承包了一所以“学习教育”为特色的九年制学校,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前几年,我在报刊和网站上发表多篇介绍他的思想和事迹的文章。林教授也是这个时期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现象的深入观察,发现了学生学习方面的学习被动、效率低下等大量问题和教学方面重教轻学的现象。他下决心开始研究学习和成才规律,并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他研究的成果《学习学》理论。并联系多所高校从事学习问题研究的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教研究所、理科、工科、文科等专业中对学习问题兴趣浓厚的教授和研究员成立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并亲自担任多届研究会理事长、多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顾问。每次学术会议,他都发表重要讲话,对学习学理论、对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对学习素质教育等多个问题都发表了独到深邃的创新见解。对全国部分大学教师的学习研究、对《大学学习学》学科建设,对大学学习研究会的发展和带起了一批又一批的从事学习科学研究的教师,对促进全国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退休后近三十年来,仍然兢兢业业,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至今我们还在电话和微信中常交流学习研究成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