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绝不能把“双百”方针理解为只让错误的东西放,不让马克思主义争
1942年5月,为解决中国无产阶级文艺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共中央邀请在延安的作家、艺术家举行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分别于5月2日和23日两次到会发表讲话,就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文艺理论问题和文艺政策阐述了意见。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题正式发表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两次谈话。《讲话》总结了“五四”以后我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历史经验和阐明的基本文艺思想,对于当时渴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中国人民而言,是非常及时的理论指导。许多作家正是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走向农村,深入抗战第一线,创作出了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在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国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真正到来。
《讲话》论述了许多关于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是迄今为止当之无愧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的经典文本,我这里不做全面论述,只想就文艺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切革命者都应该学习的科学,文艺工作者不能是例外。”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多次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时,我们认真领会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关于文艺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论述,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坚持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当然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有机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我国文艺的社会主义性质深深扎根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艺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形成和巩固的。坚持文艺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过程,同时也是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廓清文艺工作中重大思想理论是非的过程。
比如文艺同政治的关系,主要涉及文艺为什么人的根本的问题,涉及文艺工作者要不要做“人类灵魂工程师”,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文艺的社会功能的问题。文艺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通过形象,通过美感和怡情悦性的作用,来实现认识和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狭隘地把艺术这种丰富、广阔和有自身特点的社会现象仅仅理解为只是直接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显然是有害的。正因如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不再使用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但是,在阶级和有阶级的社会里,我们也决不能把文艺理解成为与政治、意识形态绝缘的“纯艺术”。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所谓“诗言志”,所谓“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都显示了中国文艺的进步传统,也揭示了文艺的固有规律。在革命战争年代,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工作不可能“躲避政治”、“远离政治”;进入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同样如此。这是因为,其一,每位文艺工作者既是自然人,同时又是社会人。从观察生活、素材搜集、想象构思、文体选择,直到遣词命笔,无不渗透着作者的强烈的感情。其二,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必然反映到文艺工作中。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绝大部分的文艺作品都带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其三,我们还面临西方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也必然要反映到文艺工作中来。其四,政治绝不仅限于阶级斗争,对于文艺不能脱离政治决不能作狭隘的、形而上学的理解。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就是政治。”文化工作对人民特别是青年的思想倾向有很大影响,对社会的安定团结有很大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应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旗帜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腐朽文化的侵蚀,旗帜鲜明地鼓舞人们为壮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发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