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国家要素论——马克思主义主体论探究


  我们不愿了解,当我们说到“国家”的时候,这国家就是我们,就是无产阶级,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而国家就是工人,就是工人的先进部分,就是先锋队,就是我们。 ——列宁(1922年3月27日)

  【作者按】

  ——如何研究国家,目前学界争议甚大。哲学界、史学家都有非常好的贡献。相较而言,政治经济学界反而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国家研究弥补了“资本的贫困”。现代化进程中国家要素论的主题线索指向社会主义资本命题的道路合法性。其辩证区分、有机联系“两个过渡期”: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国家资本主义是可以消灭的。由列宁倡导和主导的新经济政策,可以说是国家要素论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的萌芽。在当下场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设法超越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发展阶段。

  ——资本使命隶属于“资本恶命题”:无产阶级政党历史存在的时期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消灭进程同步,不是和谐共生,而是你死我活的道路和路线的斗争。“如果共产党员能够用别人的手来建设经济,而自己能向资产阶级学习,使资产阶级走共产党员要走的道路,那我们就能管理这种经济。 ”接续列宁的思路,在当下必须注意到:实证研究根本上是个指标化的过程,类似于质、量关系的质向量的转化。国家有机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一样,本身决不是任何“指标”,指示道路和系统的如何结合。单单是经济肉身不能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如何适应的矛盾问题,其背后的幽灵是马克思主义主体规定的真正指向。

  另记:劳动不是要素,资本亦不是要素(既然劳动和资本都不是要素,按劳分配、按资分配就不能够被轻易地歪曲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实际上,要素肉身仅仅是分配关系的具体受众)……是以西方生产要素理论“术语乱用”现象非常之严重。马克思是主体论意义的生产决定论者,决非庸俗生产要素论者可媲美。同时,语言传统决不可丢!本土路径仍然是思维学的根基,所谓国家要素论,乃是中国继承的范畴。中国的国,非西方的国,乃世界独一无二的延续着共同体的国(大国礼义之邦)。“贾家之败”“元妃之死”“宝玉送玉”“黛玉之死”,是《红楼梦》对小农要素历史出路的状写,是为国家要素的新生。这样看来,中国继承本身含有本土路径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工作意味。国家要素论既体现对大国行动特质的理论逻辑书写,也从实践上烘托出大国历史延续与形态转型的中华之路。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