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国家现代化建设思想与实践的贡献

2024-01-10 615 0
作者: 曹应旺 来源: 毛邓理论研究

  作者:曹应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原载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3年第9期

  [摘 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贯彻和拓展毛泽东“四面八方”和“论十大关系”思想,就怎样进行国家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初步探索。在反冒进和国民经济调整中,周恩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道”“民本”“躬行”观念,为研究解决工业规模与农业基础相适应、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在指导思想上进行了艰辛探索。在经济、水利和“上天”、外交、卫生等领域,周恩来对理论、实际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重要探索。根本上看,周恩来对在国家建设指导思想上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周恩来;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指导思想

  周恩来曾将人类文明进步划分为“酋长也、君主也、民主也、大同也”四个阶段,表达了“相跻于大同之境”“大同之世以共趋”的追求,提出“随着进化的轨道,去做那最新最近于大同理想的事情”。这表明,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周恩来回顾确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时曾说:“资产阶级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变成资本家。如果人人都当资本家,谁去做工人呢?如何积累资本呢?我参加共产党,最先就是这一句话说动了我,我也用这句话写过文章,向别人宣传过。”这表明,周恩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在理论根基上坚信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大同”的真理。在具体工作中,周恩来强调“要采取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周恩来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与他重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通过民族形式表达出来密切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担任政府总理,长达26年3个月之久。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始终是摆在周恩来面前的最大课题。在指导思想上,周恩来对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国家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初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前夜,毛泽东在香山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方针,即从“四面八方”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方针。“四面八方”方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同当时中国“四面八方”关系具体实际的结合,表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务本”观念和关于矛盾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的观念。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