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召峰:认为资本是与生产资料、劳动力并列的生产要素,错在了哪?

2024-03-15 864 0
作者: 刘召峰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中国关于资本本性的争论剖析

  ——基于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区分的视角

  刘召峰

  摘要:我们有必要从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区分的视角,来观察、剖析当代中国学者关于“资本是否具有二重性”的争论。马克思明晰地区分了生产过程的物质要素与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批判了混淆物质要素与资本的“拜物教观念”。马克思“资本不是物”的论断,所要表达的准确意思是:资本不是“物作为物就具有的自然属性”,而是“物”在资本关系中获得的“社会形式”。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资本是不是生产要素”“资本是不是具有二重属性”,而在于“生产要素在什么条件下、什么生产关系中才能成为资本”“究竟是什么属性才使资本成为可能”。资本有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各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只有产业资本才转化成了“生产要素”。

  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不过,对于“什么是资本”,资本是否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生产关系”“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研究者们有着非常明显的分歧。本文将基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从物质要素与社会形式区分的视角,审视当代中国学者关于资本本性的争论。

  一、问题的提出:当代中国学者关于生产要素与资本之间关系的争论

  围绕“资本是不是生产要素”“资本是不是具有二重性”等问题,当代中国学者有比较激烈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既是生产要素,又是生产关系。逄锦聚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写道:“在市场经济中,资本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作为生产要素,具有一般性,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只要发展市场经济,都会有资本和资本运动。另一方面,它体现社会生产关系,具有特殊性,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资本反映着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杨志等认为:“从使用价值上看,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或者说是一种财富,这是资本的自然属性;从价值上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或者说,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资本的社会性。”赵峰、田佳禾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体现其自然属性,表现为具体的生产要素,如机器、厂房、劳动力、原材料、数据、技术和知识产权等;另一方面则体现其社会属性,表现为一种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张占斌认为,资本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中国共产党对资本的认识,从最初资本的制度属性(即侧重资本的社会属性),到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即侧重资本的自然属性),再到深化对资本的认识,始终伴随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而不断嬗变。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