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戈里:我们的用语要排清国民党的语言因素

2024-03-30 3632 3
作者: 高戈里 来源: 红色文化网

图片

  为创作长篇纪实文学《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我先后采访过230名历史亲历者。展示国共两军的区别,以及共产党军队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历史必然,是我落笔的一项核心内容。

  国共两军的区别太大太多了!最本质的区别集中体现在人际关系上,特别是官兵关系上,这就不能不在习惯用语上有所表现。长期潜伏国民党第六十军的中共地下党员俞建昌因故于1947年9月撤回东北解放区后,改名俞光,尽管当时前线急需熟悉敌军的敌工骨干,但他还是向中共东北局敌工部部长李立三提出,要上军政大学,理由是:“咱们共产党军队的好多名词儿我都不会,不学习咋行?”

  的确,开国一辈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让精英主义肆虐的华夏大地“换了人间”,还开创了一套以民本主义为特征的全新的语言体系。

  国共两党、两军习惯用语的区别,又特别反映在称谓上。

图片

  一、不同称谓背后的价值观

  众所周知,我军是在旧社会、旧军队土壤中产生的,自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道路,人民军队不仅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更经历了以“支部建在连上”“建立士兵委员会”以及召开“古田会议”为标志的一系列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彻底改造,而用语特别是称谓用语的逐步改造,是其重要一环。

  史书记载,1930年9月30日,周恩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作了《目前红军的中心任务及其几个根本问题》的报告和结论,其中明确要求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同志关系,在红军中废除“官”与“兵”的称呼,“一律用‘红色指挥员’、‘红色战斗员’来代替”。

  据老红军吕黎平回忆:“1933年9月,刘伯承回瑞金出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他经过调查与研究,认为要体现中国的官长与士兵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的关系,进一步增进官兵之间的团结,应该改变国民党和旧军阀部队对‘兵’、‘伕’的鄙视称呼,建议各级军事行政长官,统一称呼‘指挥员’,各级政治委员、政治教导员、政治指导员对等相称,对‘兵’、‘伕’也相应改为:士兵——战斗员,卫兵(保镖)——特务员(后改为警卫员),号兵——司号员,旗兵——掌旗员,马弁(勤务兵)——勤务员(公务员),传令兵——通信员,伙夫——炊事员,马夫——饲养员,挑夫——运输员。中革军委立即批准了刘伯承的这一创造性建议,并一直沿用至今。”

  对于国共两军称谓用语背后的价值观,我在《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第九章第一节《曾军长负气要当炊事员》中写道:“中将军长要求当炊事员,在国民党军队无疑是天方夜谭的疯人胡话。官就是官,兵就是兵,尊卑有序,贵贱有别。对官长要称‘官’尊‘座’,什么司令官、长官、值星官,什么委座、钧座、总座、局座,什么军座、副座、参座,甚至营座、连座等等,不如此就是不敬。当苦力服劳力的只配叫‘夫’,什么脚夫、轿夫、伙夫、马夫,等等,不如此就不能显示役使苦力者的高贵。当年的共产党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炊事员、饲养员、值班员、司令员、政治委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社会变革的标志!”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