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中国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技术陷阱”?

2024-04-03 684 2
作者: 郑永年 来源: 中国科学院院刊

  近年来,美国逐步推进对华的科技封锁和技术“脱钩”,其高科技出口管制在范围、强度和影响上都达到历史新高。客观看,尽管我国在众多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但依然有许多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对外依赖度非常高,美国的科技围堵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在总结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的概念。这一概念指向这一事实:无论从发达经济体成功的经验,还是那些长期处于中等收入的经济体的教训来说,一个经济体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基于技术进步之上的产业升级。

  围绕这一概念,郑永年教授发起和统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的合作研究,产生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以“跨越‘中等技术陷阱’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专题,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

  文章认为,无论从供应链、产业链还是价值链等维度看,中国目前的技术大体上整体处于中等技术水平,具体情况是:缺失原创性技术,即缺少“从0到1”的技术创造;发展以应用技术为主,在“1—10”的刻度内处于“4—7”的位置而缺少“8—10”的技术水平,即在很多领域还没有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许多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对外依赖度依然很高;中国在某些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技术的整体水平还远未达到全方位系统性的强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国家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从世界经济史的经验来看,无论是最先实现工业化的西方国家,还是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发达经济体的后发国家,抑或是那些长期面临发展问题的经济体,技术升级和由此而产生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型经济体来说,如果无法实现技术的升级,就很难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为发达经济体?通过对发达经济体及长期面临发展问题的经济体的比较分析,笔者提炼了一个新的概念,即:“中等技术陷阱”。世界经济发展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经济体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中等技术陷阱”。简单而言,一个经济体的发展早期可以依赖技术扩散、依靠学习复制发达经济体转移出来的技术,但要实现高收入经济体的目标,很难通过单纯的技术扩散来实现,一方面需要依靠培养“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有能力在现有技术领域实现可持续的技术升级,即从技术刻度的“4”—“7”或更低水平不断向“8”以上的水平迈进。

查看余下8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