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民:我国经济模式的三次转变和当前对策

2024-04-11 1649 4
作者: 黄庭民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图片

  【摘要】当前经济最大问题是美国脱钩带来市场萎缩,生产能力过剩,推动我们加快转变依赖外部市场的经济模式。难点之一是改变利益分配带来的阻力。改开时代开始的第一次转变是由中央政府统筹管理的经济模式改变为依赖市场调节为主,是给地方放权,阻力小。由于管理经验少,经济变得很不稳定,多次发生物价飞涨。为此1993年央行开始依据外汇发钞,印钞都买西方货币,交给西方资本家,推动外资投资。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西方不断增加进口中国产品,从而提供了不断增长的市场,推动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增长,但多被西方资本控制,带来财富损失等问题;更大问题是美国自2017年以来开始技术封锁,用市场攫取我国更多经济主权,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促使我们加快第三次转变。

       当前经济的根本问题是分配给居民的收入太少,导致消费不足,生产过剩十分严重。我们应停止单方面资本项可兑换外币,从而不需储备大量西方货币,外汇储备就可以卖出,央行印钞就不需要购买外币,而是购买国债,国债就可以大量发行,使中央政府获得大量资金,用于补贴失业者,提高工资,从而增加国内市场,不再依赖西方市场。由于国债是给市场提供净资金的唯一途径,经济不断发展,国债也就需要不断增长,从而不需要偿还。名义上缺点是国债增多,但生产资料等物质财富随之增加,与国债对应的民间金融资产也随之增加,从而实现国富民富。

  改开以来,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经历过两次转变,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转变。

  第一次转变是国际环境变化推动的。改开之前,经济资源主要掌握在国家和各级政府手里,包括中央和地方国营企业与集体企业。虽然当时也是市场经济,如老百姓主要消费都依赖市场,但各级政府常常也直接调配自己掌控的经济资源,解决市场经济出现的问题,尤其是中央政府规定了很多战略性物资的价格,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深入而直接。这是当时面对美西方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所采取的必然选择,但也导致民用消费品生产不足。1979年中美建交后,外部直接威胁消失,我们在军事上投入大幅度减少,包括大规模裁军。与此相适应的,是经济上需要改变国防为主的生产导向,增加各类消费品生产,从而推动第一次转变。

  改开开始后,首先提出了国家管理方面的党政分开原则,推动了国家经济管理模式的改变,包括逐渐减少中央政府统筹计划的经济资源,由中央政府统筹管理模式,更改为由市场调节资源,不找市长找市场,增加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同时减少政府制定的物价,增加市场调节的物价,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加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改变了过去围绕国防需求的经济格局。在此期间,逐步增加了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型的外来企业,增加了外部市场,但它们在经济中的比例很小。这种模式的转变,由于缺少经验,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最重要的是市场需求和价格都波动很大,曾四次物价飞涨,造成经济波动大,发展慢;加上盲目相信西方,停止技术研发,主要依赖西方进口,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