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这则《征兵广告》是意识形态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
昨日上午,陈先义同志在微信上发来他的又一杰作,即《一则令人极为震惊的征兵广告》。笔者看后既震惊又不震惊。
所谓震惊,就是没有想到堂堂的中国共产党员领导的政府部门竟然用旧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招兵广告贴在大街上动员青年参军。大家经常从电视上可以看到旧社会那个年代旧军队打仗的状况。大把大把的银元撒在阵地前,以此激励前线将士。那个反映国民党抗战的电影《台尔庄战役》中一些镜头就是如此。因为旧军队参军打仗的目的就是升官发财。《古田军号》电影里一红军团长随意打骂士兵,受到朱德的严厉训斥,竟大发牢骚,以红军薪酬太少为己辩护,最后叛变投敌。在与红军交战时,他高喊:“我投降了何健,当了团长,大洋太多了……”。也正是红军内部某些人不懂得“为谁打仗”的问题,才有了古田会议的召开和毛泽东政治建军、思想领先的原则。由此才有了我们党领导的真正的人民军队,有了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荣历史。没有想到古田会议90多年了,那种旧军队的参军打仗谋取金钱地位的腐朽思想又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部门的征兵广告上,难道不震惊吗?正如陈先义同志文章上说:“这是中国吗?这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吗?这还是我们从建军以来就倡导‘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伟大历史传统吗?是的,这是在中国。但是这个征兵广告的口号,一下子让我们非常吃惊,它让我们一下子感觉当兵不再是保家卫国,而是一种诱人的生意,是充满铜臭味的买卖。”
同时,我又不震惊。这种以金钱名利引导人们参与各种活动和从事各种工作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激发人们积极主动性的最主要的手段、方法。特别是在某些经济学的竭力鼓噪下,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即“人本性自私论”冠冕堂皇地登上主流媒体和领导人讲话中,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前不久赵大顶同志的文章《是谁造成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坏风气?》就已经指出:“当今社会风气败坏的最典型表现,就是‘一切向钱看’。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国人的共识。”而这股风气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典型人物天津大邱庄禹作敏的“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主流媒体还为此论证说,“‘向前看’与‘向钱看’的一致性”。自此,中国的所有改革不仅是国有企业、农村,甚至包含文化、教育、体育、宣传部门的改革的指导思想几乎都是“一切向钱看”。这个歪风邪气也直接间接影响到军队内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国内最猖狂的走私活动就首先是从军队开始的。这则铜臭味十足的“征兵广告”也是“金钱政治”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