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瀛:何为“去增长”——评估“去增长”的政治含义
导 语
“只要保持经济增长,任何问题都会自动解决。”这一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密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全球发展的主流。他们认为,市场无所不能,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贫困等等问题只是经济活动的“外部性”,可以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解决。而与此相伴随,也出现了对经济增长的批判,例如南方国家的“后发展”运动,以及欧洲的“去增长”口号,他们质疑将增长作为发展的核心假设之一,对资本主义出现的种种危机提出了自己的反思。
本文指出,“去增长”的进步意义在于它批判了将新古典经济学作为其理论内核的主流环境经济学,挑战了主流环境经济学中盛行的对增长和市场的痴迷,从而提出了更为务实的生态经济学,认为一个现实的气候解决方案必须放弃以GDP来衡量增长的做法。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去增长”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去增长”是基于全球北方历史背景提出的概念,缺乏全球南方的视角,因此如果南方国家不加批判地采用北方国家进步性的“去增长”政策,则可能会走向马尔萨斯主义的保守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危险立场,对此我们应当保持警惕。
第二,生态经济学的“去增长”替代方案,只看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而不看生产关系,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导致环境破坏的内在动力进行彻底批判,也没有讨论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不均衡发展,缺乏对生态帝国主义的历史理解,因而只能采取防御性立场。
对此,作者认为,为了避免“去增长”不得不退回到防御性立场,理论家们应将经济体系的分析概念置于论述的中心,从而弥补其缺失的全球南方视角,并可以弥合北方国家的“去增长”运动与南方国家的“后发展”运动之间的差距。这里的关键是要明确指出让北方和南方都深受其害、并需要用另一种社会主义制度来取代的制度是什么——“计划去增长”是一个首选术语,它集中批判了那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为资本无休止积累而服务的增长范式,从而避免了替代方案的模糊性。
更多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的研究,请关注4月21号(周日)晚上的诚食讲座,本文作者陈瀛老师将为我们揭示主流媒体在报道气候数据时的偏见。
作者|陈瀛(美国纽约新学院经济学副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近年来多次撰文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经济发展政策及环境政策,致力于将全球南方视角融入全球气候变化的讨论框架中。)
经济的“增长、稳态、衰退”与“去增长”是两套不同的理念 | 图片来源:Global Dialogue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