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县城高中里,没有“尖子生”

2024-07-20 1372 0
作者: 杨华 来源: 新乡土

  据统计,中国有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就读于县城普通高中,而每个县里,还会有一两座重点建设的好高中,被称为“县中”。放在以前,“县中”一定是当地乡县学生的升学首选,然而,近年来,不光县城里的普通高中在衰落,“县中”也在逐渐没落下去——“尖子生”大量流失到市里的重点中学,“清北率”和本科录取率逐年下滑。

  何以至此?下文中,教授杨华分析了曾盛极一时的“县中”为何会衰落下去的原因。而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只要教育焦虑越多,教育越卷,这样的衰落便会很难避免。

  本文摘选自杨华著《县中》,经出版社授权推送。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篇幅所限内容有所删减。

  一、县城中学为什么会衰落?

  县域普通高中在县域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中1.42万所,其中有0.72万所县域高中,占全国普通高中数量的51%,在校生则超过了全国规模的一半,达到1468.4万人。

  在县域普通高中里面,每个县一般还有一两所重点建设的高中,被称为重点高中或优质高中,抑或示范高中。这一两所高中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县中”,它们对县域教育有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城乡教育的纽带,寄托了全县城乡家庭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期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县域中学生只要考进了县中,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重点大学校门”。

  然而,近十年来,不说县域的其他高中,即便是这一两所较好的高中也面临着全面衰弱的局面,表现为优质生源、师资与教育管理者不断流失,教育质量与教育成绩不断下滑,这导致县域教育生态日益恶化,地方教育信心丧失,进入恶性发展的循环。在县域社会的直觉中,县中衰弱就是县中高考多年看不到“清北生”“重本率”直线下降。除这些表征外,县中衰弱还表现在县域优秀中考生源的大量流失,学生用“脚”对县中进行投票。

  根据已有调研,在赤峰市下面的旗县,从10年前开始,中考前100名的学生留在本旗县高中的不足10人,大多数都被其他地区更好的高中抢走了;近两三年西部某县中考前200名的学生绝大多数流向了省会城市或地级市优质高中,2020年该县中考前150名的学生只有82人留在县中就读,比例为54.67%贵州某些县市中考优秀生源的保留比例则更低,而且近年有骤降趋势。

  更有甚者,某县级市中考前200名的学生近两三年基本没有进入本市高中就读的;在刚脱贫的某国家级贫困县,中考前500名的学生都没有在该县就读高中的。调查数据还显示,一些重点大学的生源来自地市、省城与县域的比例具有显著差异,来自地市、省城高中的生源高达78.1%,来自县中的生源仅占21.9%。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