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食讲座 | 张玉林:黄河的泛滥与“黄河观”——三千年的演变

2024-09-12 1268 0
作者: 张玉林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 语

  1938年6月,为了阻挡日军进侵,蒋介石下令炸毁花园口黄河堤坝,人为导致黄河泛滥。如今86年过去了,黄河再也没有大规模决口,以至于我们渐渐忘记了黄河的本来面目——黄河是一条含沙量极高、极易泛滥的大河。
     张玉林老师通过追溯黄河十多万年的地质史、四千年左右的文明史,展示了“母亲河”之外的黄河形象:它是一条塑造华北地貌的年轻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贯通三门峡后向东入海,在十几万年间淤积出广袤的华北平原;它也是一条威胁先民生存安全的“害河”,促成了“大禹治水”,导致商人迁都,在战国时期成为各国相互攻防的“武器”。在秦王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之后,黄河的堤防修筑被纳入统一管理,在汉代和宋代到明清的历朝历代,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用来应对黄河的泛滥,但多种因素的交织使得多数“治河”行动仅有短期效果,甚至以失败而告终……
         21世纪的我们已经习惯了黄河安澜,但是其含沙量高、易泛滥的本性并没有改变。随着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以“建坝”为主的治黄措施是否始终有效,进而又会造成哪些问题,仍然值得关注。其实,黄河只是人与自然矛盾的典型案例之一,如何真正地敬畏和顺应自然,是我们永远需要面对的问题。

 
     主讲人|张玉林(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为乡村问题和环境问题,近年来致力于食物-能源-环境-社会问题的整合性研究)

  主持人 | 侯鼓

  文字整理及校对 | 泓哲、Leo、羿酉、决明、侯农

  责编|非文、云岫、侯农

  后台编辑|童话


图片

  黄河壶口段 | 图片来源:张玉林 摄

  虽然我较早就关注“黄河问题”,但三年前才开始较深入地研读相关资料。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也非常复杂,多个学科都有大量的研究,以至于出现了“黄河学”之说。而我所注意的是黄河的泛滥与“黄河观”这条主线,比如黄河在《诗经》《左传》等文献中的面目,它是如何被描述、呈现的,以及这些描述所蕴含的意义或特征。通过恶补该领域的知识,我曾在前年发表了一篇类似于读书笔记的文章,题为《黄河叙事·上:关于它的泛滥和治理的历史札记》(《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1期),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读【编者注: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我原本计划要写出“中”、“下”两篇的,然而因琐事缠身,难以集中足够的精力,至今未能如愿。不过,为了准备此次报告,我将过去所做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和思考与上述文稿进行了综合,新增了大约一半的内容。新增的部分主要是不同时期人们对黄河的主观认知或表达,希望借此梳理出较为清晰的“黄河观”的演变。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