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时代呼唤一大批担当重任的国有企业家
9月18日,《中纪委监察报》刊发《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补齐管理短板 唤醒“沉睡”资产》指出:“紧盯国资监管责任落实,织牢织密监督网络,推动全面梳理存量资产、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国有资产治理能力,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另据《国有资产闲置的成因及对策》介绍:“据相关资料统计,全国有高达135万亿元的闲置国有资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推算,我国目前约有30%~40%的国有资产闲置。全国约有1万多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转引李锦《中纪委为何盯着国有资产闲置现象发声?》,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新闻,2024年9月18日)。如上庞大数据的国有资产闲置,究其根源在于新自由主义产权理论长期误导。
当前,至少有3111万高校毕业生亟需就业,6000万人失业,2亿灵活就业人员需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1万多处闲置和半闲置国有资产,为高校生、失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更高质量就业提供了空间载体!时代呼唤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培养一大批担当重任的国有企业家。新自由主义以“人性利己、唯利是图”为价值导向的资本主义资本家理念,到了终止之时;马克思主义“创造财富、实现就业”为价值导向的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到了崛起之时。
一、新自由主义“国企产权不清论”:1万处国有闲置资产的形成渊源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新自由主义以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主义走上历史舞台,大力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以西方现代企业产权理论制造“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的迷魂阵,不断瓦解、瓜分、私吞国有资产。按照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惟有私有产权才是明晰的,才可以形成提高企业效益的激励动机,而“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人民’。大家都是所有人,意味着根本没有所有人”(张维迎《市场的逻辑》,第72页)、“市场经济的有效性以私有产权制度和公平竞争为前提”、“在国有企业主导经济的情况下,能有所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吗?”(张维迎《理解公司——产权、激励与治理》,第2、3页)等等,长期对国有企业进行摧毁性攻击,一次又一次、反复不断地被当作舆论“大刀”向国企砍去,置国企于任人宰割、无从捍卫的境地。
在以新自由主义为理念的改革设计及冠冕堂皇的话语诠释里,国企“混改”不是完善国企全民产权的实现形式,而是“为混而混”,且“无条件、无限制、无底线”,实际上是要根本取消国企全民产权的实现形式。他们打着“淡化所有权”、“不分所有制”的幌子,以“产权多元化”、实行“公司制”为名,实际上是要用私资外资来分解、控制甚至消化掉国企产权(宋方敏《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的历史轨迹和教益》,昆仑策研究院,2019年02月20日)。正是由于对“国有企业产权属于国家和全体人民”理念的攻击和消解,国有企业生产能力更受到严重破坏,以至“2006年,整个工业产值里,国有企业生产仅占9.7%,非国有企业占到90.3%”(张维迎《市场的逻辑》,第238页)微薄凄惨消失危险之时,继续叫嚣“我们不仅完成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而且已经找到了剩下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思路,即继续在国有企业非国有化的道路上前进!”(张维迎《市场的逻辑》,第240页)。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