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出现腐败,原因是公有制还是产权制度?
国企产生腐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例如,茅于轼就发表了《中国需要继续破除“公有制迷信”》(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Finance/Article/2016-1-20/204438.html)的文章,认为公有制一是降低了社会效率,二是内部贪污腐化,因而提出了“财产不可公有”的观点。
改革后国企出现腐败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在《国企改革新思路》(卫祥云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一书中卫祥云谈到“今天的国企不但数量大幅减少,其规模和盈利能力也今不如昔,而私企和外企早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物权法》《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也成为市场经济的有力保障。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在经济改革的同时,腐败、不公平现象也非常严重。”认为国企所以存在腐败、低效率、不分红等问题,虽与国企内部的治理结构有关,但根源在于“政府仍然牢牢掌控着经济主导权”。
那么,为什么改革后的国有企业会出现“内部贪污腐化”的问题呢?
今日在公众号上传文章之前,对《国企改革论丛(27):国企改革改进派理论及其批判》一文进行了检查和修改。此文主要是探讨和批判国企改进派理论主张的文章。文章探讨了改进派的股份制改革理论实际上存在着严重的硬伤,所谓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可以解决国有企业问题是不现实的。
谁都知道,股份制是一种产权制度,它所体现的基本原则是“谁投资谁经营”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基本原则。产权,不过是“资产所有权”的简称。而资产所有权则是资产所有者的权利要求,它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管理上体现的是资产管理权,即由资产者当家做主;在分配上体现的是资产分配权,即要实现按资分配。因此,股份制的第一个性质是它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三大特点:
单纯的资产所有者已经被消灭,劳动者在占有自己劳动力的同时成了资产所有者。但是,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此,单个劳动者作为资产所有者是不完整、不独立的;而在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消费个体性的存在,单个劳动者作为劳动所有者是独立完整的。只有独立完整的劳动所有者,没有独立完整的资产所有者,这是公有制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第一个基本特点或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引起的每二个变化是:由于生产资料是公共所有,劳动者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无差别的(至少在同一个企业,劳动者在资产所有方面都是相同的),因此,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在社会主义生产中已经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由于生活消费个体性的存在,劳动者在消费需要和劳动投入方面存在着差别,能不能反映这种差别并满足由此差别决定的不同利益要求(即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生产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所有权,而不是资产所有权。这是公有制企业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或私营企业的第二个基本特点或特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